晴時多雲

屋簷雨遮不計坪明年上路 建築業反彈大

2017/09/09 04:29文/記者馮牧群

內政部修法刪除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的新成屋,屋簷及雨遮以附屬建物辦理測量之規定,圖僅為示意照。

內政部2011年5月1日起針對預售屋實施屋簷、雨遮「可登記,不計價」措施,2016年1月9日再次修正發布「地籍測量實施規則」,從明年1月1日起,申請建照的新案,雨遮、屋簷將改為「不計坪、不計價」,建築業界擔憂屆時出現「一國三制」,不但阻礙都市更新,還會混亂市場交易秩序、困擾消費者。

由於內政部修正「地籍測量實施規則」部分條文,刪除建物所有權第一次登記的新成屋,屋簷及雨遮以附屬建物辦理測量之規定,明年開始建物雨遮登記與計價方式,將出現「一國三制」情況,像是2011年5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取得建照的預售屋,預售時為「可登記,不計價」、成屋後為「可登記,可計價」;2018年1月1日後取得建照的新案,不論預售或成屋都是「不登記,不計價」。

亞昕機構董事長姚連地認為,登記新制的政策缺乏目的,對抑制房價、幫助年輕人購屋都沒幫助。


都更重建受影響 屋主權益縮水

亞昕機構董事長姚連地指出,屋簷、雨遮不登記政策將造成老舊房屋持有者未來參與都市更新時,面臨產權登記面積縮水的問題,舊建物若重建後不能登記,將大大削弱民眾參與都更意願。若政策目標是抑制房價,屋簷、雨遮本來就有建築成本,所以建商還是要將成本反映到建物面積的價格上,又回歸市場面,對抑制房價並無明顯作用,反而徒增消費者困擾,造成房屋交易混亂,政策目的不明,對社會沒有實質幫助。

建商表示,建築物辦理登記是為了確定產權,雨遮在使用執照上既然屬於合法建物,為什麼在法律沒有改變的情況下,可以不予登記?致使民眾合法建物財產權不能受到保障。內政部早已修正實施預售屋的買賣定型化契約,要求將各項面積藉由產權登記透明化標示清楚,並明定屋簷、雨遮可登記所有權但不得計價,如今政府卻將屬於合法建物的雨遮取消登記,增加在產權與使用權的爭議,形同對消費者保障「開倒車」。


賦稅計算基礎不一 可能增生爭議

姚連地表示,取消雨遮是影響民生交易習慣的重大政策,尤其現在有數百萬戶房屋都不適用新制,未來4、5年後這些適用新登記制度的房屋流通進市場,將會產生新舊登記制度的混淆。國內房屋登記制度一直以來維持「有物即有權」的觀念,歷經幾次重大變革已日趨完備,在國情與民情不同的前提下,若一味想跟國際接軌,反而可能衝擊現行制度的穩定性及一致性。

國內房屋稅籍住宅數量約840萬戶,往後新建房屋若取消屋簷、雨遮登記,由於新舊屋並存,以房屋稅、契稅而言,馬上變成計算基礎不一,日後遇到徵收補償或更新改建,甚至在使用管理、修繕與其他費用負擔上,都容易產生認定標準不同的爭議。就消費者而言,建商計價基礎被迫改變,購屋時不再能像現在從登記簿明確掌握全區各戶的登記面積、分攤比例,造成市場交易秩序紛亂,目前因雨遮不計價而產生的合約糾紛已時有所聞。


消費者不再花錢買虛坪 市場影響待評估

東森建設總經理賴建程認為,新制實施後,估計新案每戶坪數會少2、3坪,政策面不友善建商,對消費者來說,房價卻不見得因此降低。建議未來購買新案的民眾,別執著於屋簷、雨遮有沒有登記,只要謹記為不計價,才不易為此混淆。

高源不動產估價師事務所所長陳碧源表示,新制實施後,消費者不再需要花上每坪數十萬甚至上百萬來購買「看得到、用不到」的雨遮,對於民眾是好事,未來新案單價或許會較目前高,但民眾看見的坪數更真實,計價方式更公平且清楚,消費者自會分辨及調適,市場影響應不如建商所指嚴重。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地產天下】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