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近鄰台積電廠區門口 專為工程師打造「白隅」現身

2025/04/02 09:10文/記者林耀文

台積電持續推動環境永續,高雄廠區以台灣綠建築EEWH和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系統指標設計建置,並規劃使用再生能源與再生水,做綠色製造的先行者,全區約175公頃綠化,連結洲仔濕地、半屏山、蓮池潭,成為位於生態綠廊的最先進半導體園區。(圖:業者提供)台積電持續推動環境永續,高雄廠區以台灣綠建築EEWH和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系統指標設計建置,並規劃使用再生能源與再生水,做綠色製造的先行者,全區約175公頃綠化,連結洲仔濕地、半屏山、蓮池潭,成為位於生態綠廊的最先進半導體園區。(圖:業者提供)

台積電位於高雄楠梓的首座2奈米廠已在去年完工、進駐1500人,預計今年下半年將量產,3月底並舉行「擴產暨上樑典禮」宣示根留台灣的決心。高雄即將陸續興建5座2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成為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聚落。觀察竹科、中科與南科的發展帶動房市發展經驗,近鄰台積電廠區的房價推升效應最強,目前興連城開發在近鄰台積電廠區門口的楠梓後勁北路、後勁東路基地,新推出「白隅」超高層輕豪宅大樓預售案,針對工程師自住需求量身打造,以大3房為主力,均價站4字頭,吸引工程師購屋客層佔比達8成。

台積電在高雄即將陸續興建5座2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成為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聚落。台積電在高雄即將陸續興建5座2奈米先進製程晶圓廠,成為全球最大、技術最先進的半導體產業聚落。

依據台積電的規劃,2奈米製程為全球最先進技術,預計2025年下半年進入量產,將應用於超級電腦、行動裝置及雲端資料中心等領域,高雄Fab22晶圓廠全期投資超過1.5兆元,楠梓園區5座2奈米晶圓廠總投資規模上看4兆元台幣,預計可創造約8000個高科技工作機會。目前高雄廠區已完成第一期裝機,第二期進行上樑儀式,第三期同步建設中。此外,台積電也將持續推動環境永續,高雄廠區以台灣綠建築EEWH和美國綠建築LEED認證系統指標設計建置,並規劃使用再生能源與再生水,做綠色製造的先行者,全區約175公頃綠化,連結洲仔濕地、半屏山、蓮池潭,成為位於生態綠廊的最先進半導體園區。

根據市調顯示,國內三大科學園區去年營業額以南科的2.21兆元居首,科學園區周圍的台積電概念宅,則以竹科的8字頭房價行情領軍,連苗栗竹南鎮也達5字頭售價;台中市西屯區的中科特區更已8字頭突破區域天花板;南科周圍的善化、新市鬧區的房價行情也站穩4字頭,而楠梓後勁的新案房價帶仍為4字頭相對低基期,在科學園區台積電概念宅的比價效應下,同時中油高煉廠舊址也將推動設置「循環技術暨材料創新研發專區」與綠能所研發大樓,預估可增加上萬就業機會,已儲備後勁房價再漲升動能。

捷運紅線在加昌路設置捷運紅線R20後勁站,讓台積電廠區聯外交通更便利,也利於滿足工程師家庭的交通需求。(圖:業者提供)捷運紅線在加昌路設置捷運紅線R20後勁站,讓台積電廠區聯外交通更便利,也利於滿足工程師家庭的交通需求。(圖:業者提供)

加上台積電楠梓廠區將成為全台科學園區最近三鐵共構的生態綠化園區,擁高鐵左營站、台鐵新左營站與捷運紅線R16站,而捷運紅線也在加昌路設置捷運紅線R20後勁站,讓台積電廠區聯外交通更便利,也利於滿足工程師家庭的交通需求。

興連城開發在近距台積電楠梓廠區門口的後勁北路、後勁東路690坪基地,新規劃推出「白隅」輕豪宅大樓預售案,採樓高26層、地下4層設計,規劃24~42坪的2~3房共174戶,並以3房為主力。(圖:業者提供)興連城開發在近距台積電楠梓廠區門口的後勁北路、後勁東路690坪基地,新規劃推出「白隅」輕豪宅大樓預售案,採樓高26層、地下4層設計,規劃24~42坪的2~3房共174戶,並以3房為主力。(圖:業者提供)

允城國際協理楊忠儒指出,高科技工程師客層對於自住房屋要求高質感,同時對於37~42坪的大3房規劃接受度高,因此建材配備升等迎合高科技新貴客層居住需求,「白隅」建材規劃包括日本YKK氣密窗、義大利Milton廚具組、西班牙Roca電腦智能馬桶、德國V&B面盆等進口高級建材配備等,包括竹科、中北部客層紛紛南下前來購屋置產,已購客層的工程師佔比高達8成。

近年來在北高雄推案順銷且獲得好口碑的興連城開發,因緣取得近距台積電楠梓廠區門口的後勁北路、後勁東路690坪基地,新規劃推出「白隅」輕豪宅大樓預售案,採樓高26層、地下4層設計,規劃24~42坪的2~3房共174戶,並以3房為主力,採一層7戶、3座電梯配置,並設置非對外開放式的中庭花園,兼具私密性與休閒賞景機能,讓工程師客層居家可放鬆心情享受綠景,近距台積電廠區步行上下班可免於塞車之苦,因此陸續吸引竹科高階工程師進場,最新實價登錄區間帶多介於單坪45~49萬元之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