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砂屋釀交易糾紛黑洞 專家授3招避採雷 

2025/07/03 21:00文/記者朱語蕎

海砂屋問題多,民眾購屋前要多了解屋況。(資料照)海砂屋問題多,民眾購屋前要多了解屋況。(資料照)

台灣老屋問題嚴重,不少更有海砂屋問題,海砂屋的正式名稱是「高氯離子含量之混凝土建築物」,指的是興建房屋時混凝土所用的砂,使用來自海邊未經處理的海砂,而非正常所用的河砂,導致混泥土內含有過高的氯離子,長時間下來氯離子會腐蝕建築物的鋼筋,危害房子的結構體,甚至影響居住安全。

這類海砂屋多半是在民國70~80年間建造,由於當時河砂產量不足,導致這段時間蓋的房子,海砂屋的比例比較高。判斷方式多半是檢測水泥的氯離子含量,依CNS國家標準2025年最新規定,新建建築物之混凝土氯離子 含量標準必須小於0.15kg/m³,而依「臺北市高氯離子混凝土建築物鑑 定原則手冊」規定,海砂屋的混凝土氯離子含量標準應大於0.6kg/m ³

不過,氯離子含量過高也不一定是海砂屋,也有可能是因外在環境導致,像是空氣汙染、酸雨,都有可能讓房屋的氯離子含量過高。

台北市建管處表示,海砂屋一般而言會從天花板先開始有白華、析晶、裂 縫、混凝土剝落、鋼筋裸露甚至腐蝕、彎折之情形。 由於柱、樑之保護層較厚,會比平頂版較慢出現跡象,但仍會因鋼筋腐蝕膨脹發生裂縫,持續擠壓混凝土造成龜裂剝落,進而導致鋼 筋裸露之情形。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海砂屋是房市交易中的高風險黑洞,建議在購屋前先向管委會、或市府建管單位申請房屋的結構鑑定報告或使用執照紀錄,確認是否有海砂屋通報紀錄;另外是觀察屋況,如鋼筋外露、混凝土剝落、壁癌嚴重等,都是海砂疑慮的警訊;另外也可詢問仲介或賣方是否提供房屋鑑定證明,或是否有接受專業結構檢測。

賴志昶建議,若不幸購入後才發現是海砂屋,消費者可依《消保法》及《民法》主張權益,若證明賣方或仲介知情卻未告知,可能構成重大瑕疵隱瞞,可要求解除契約或損害賠償。建議選擇具公信力與制度保障的仲介品牌,並要求查驗房屋結構資料,是避免踩雷的基本防線。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