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科撐不住了?新竹轉售崩144萬 桃園竟成北台灣黑馬
在房市進入高利率與高持有成本的雙重壓力下,北台灣各大都會區的轉售增值表現出現明顯差異。(圖/資料照)
在房市進入高利率與高持有成本的雙重壓力下,北台灣各大都會區的轉售增值表現出現明顯差異。根據住展雜誌統計資料,今年第一季與第七波打炒房實施的去年第三季相比,新竹地區的轉售增值金額大幅縮水近144萬元,為七都中跌幅最深者;反觀房價長期盤整、賣壓沉重的桃園市,卻意外繳出亮眼成績,Q1平均轉售增值達409.5萬元,創下歷史新高。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陳炳辰分析,新竹地區多為成屋市場,若位於竹科核心地段則單價偏高,去年第三季尚處於房市冷氣團初期,交易市場仍有餘溫,然而今年交易動能轉弱,加上成屋與新案價差不大,在買方觀望下,自然不利價格表現,也讓數據出現明顯修正。他認為,新竹轉售價差的下滑,與供給結構、區域產品類型及價格基期都有關。
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資深經理陳定中指出,新竹市過去在竹科高薪買盤推升下,房價上漲快速,曾一度是北台灣轉售獲利金額最高的都會區。然而,當景氣波動來臨,這樣的市場也容易出現較劇烈的修正。特別是新竹市區成屋大樓與新建案價格落差有限,有些成屋社區單價幾乎與新案持平,在缺乏價格優勢下,對買方吸引力降低,造成轉售壓力擴大,也導致增值空間快速壓縮。
相較之下,桃園市的表現堪稱異軍突起。雖然去年第四季轉售價差一度小幅下滑,但今年第一季再度反彈,不僅回升,還寫下新高紀錄。陳炳辰指出,這可能與特定個案拉抬、透天產品買賣比例偏高有關,也可能反映市場對桃園價格基期與區位價值的重新評估。
陳定中進一步指出,桃園市長期被視為北台灣的房價鞍型區,與雙北、新竹市區的高價區相比具有明顯親民優勢,且高鐵一站直達雙北與新竹,加上推案密集、產品多元,成為不少脫北族與竹科通勤族的購屋選擇。這樣的外溢需求支撐了桃園的市場基本面,也讓房價不易鬆動,轉售增值空間因而得以維持甚至創高。
在市場整體降溫之際,北台灣兩大重要都會區卻呈現劇烈對比,也再次顯示即便在同樣的政策與利率環境下,不同區域仍因價格結構與產品特性而出現分歧表現。新竹的高基期與供給特性讓它成為最先降溫的指標區,而桃園則在區位、價格與外來買盤支撐下展現逆勢續強的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