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4房以上」成滯銷品 單季只賣26間 專家:貸款只剩3成
台北市4房以上交易量低,大坪數普遍不受青睞。(資料照)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今年Q1市場動態,住宅市場呈現動能降溫、價格微幅向下修正趨勢。在坪數房型部分,台北市第1季仍以2~3房交易佔多數,2房佔比43.43%最多、3房37.05%,而4房以上佔比則僅有2.47%,單季僅成交26件,是所有房型中最低。
坪數大小則以21~50坪佔最多數,其中21~35坪佔32.38%,36~50坪則佔32.57%最多。
除了人口組成結構關係,主要還是因房價持續上漲,若坪數過大,總價可能一舉衝破7000萬豪宅門檻,去年央行祭出第七波信用管制,已將豪宅貸款成數縮至3成,且無寬限期,不少區域在單價持續拉抬下,可能不小心就成了「豪宅」。
從近年建商推案方向也可看出,許多建商多朝中小坪數產品去作規劃,尤其台北市已少見50坪以上產品,就連以往豪宅建商,近期也紛紛縮小坪數,降低總價門檻。數據也可看出,台北市第1季建物面積51坪以上,佔比為19.62%,僅略高於20坪以下的15.43%。
而根據此次統計Q1台北市預售屋成交均價為122.24萬,若購買50坪以上建物面積產品,極有可能超過台北市豪宅總價7000萬門檻,尤其再加上2個以上車位,貸款成數可能因此降至3成。
中信房屋研展室副理莊思敏指出,台北市房價高昂,50坪以上大坪數住宅因總價門檻較高,本就非一般買家所能負擔。去年Q3央行又加碼高總價住宅的信用管制,台北市總價7000萬元以上物件的貸款成數下修至3成,意味買方需籌措高達7成的自備款,購屋門檻大幅攀升,直接衝擊買方意願。此外,此類產品通常還面臨持有稅負重、市場流動性較差、租金投報率偏低等問題,在當前市場觀望氛圍下,更讓潛在買方躊躇不前。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