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建築與淨零建築國際趨勢 成國內社宅、商辦與民間建築規劃新潮流
綠建築與淨零建築已成為國際新趨勢,綠建築不是口號,反而應從對住戶生活實質性有幫助的設計層面著手,也正逐步轉化為城市的文化語彙與生活風格,成為城市與永續思維融合的新指標。
綠建築與淨零建築已成為國際新趨勢,近年政府也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並逐漸邁向淨零建築,陸續有更多地方政府鼓勵且補助綠建築設計、光電屋頂等,新社宅也紛紛要求取得綠建築標章與節能減碳規劃,民間新規劃商辦大樓與住宅大樓,也紛紛採垂直綠化設計,從屋頂空中花園、綠化景觀陽台到中庭、前院綠化造景,營造出優質景觀與外觀特色,也也利於提高建物價值與房價支撐。
政府積極推動綠建築與淨零建築 新社宅與新商辦規劃紛導入
陸府建設自組綠海團隊協助社區與各戶後續的綠意維養。(圖:業者提供)
行政院會去年9月通過「淨零建築轉型推動策略」,內政部已函頒要求各類公有建築分年分階段達到建築能效一級或近零碳建築,預計至2026年7月1日,公有新建建築物可提前達標;另於社會住宅部分,規定所有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會住宅,已提前自2023年起率先全面導入建築能效一級以上的規劃設計。
內政部也依興建社宅經驗估算,由於建築外殼隔熱系統就有一定規定,增加成本多在家電設備部分,因此要提高其能源效率,目前多數住宅都使用LED照明設備、一級節能空調設備與瓦斯爐等家電,就可達到節能要求,推動淨零建築不致明顯增加成本。
建築業界也評估,近幾年來國內綠建築核發件數能不斷攀高,與「綠建築推案需求提高」、「綠建築有利提高售價與租金」、「有利爭取較高容積獎勵」等三大因素有關。由於氣候變遷及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國際上更多國家與企業將節能減碳及永續發展列為重要課題,目前政府也持續推動綠建築政策,包括「綠建築推動方案」、「生態城市綠建築推動方案」、「智慧綠建築推動方案」、「永續智慧城市-智慧綠建築與社區推動方案」。陸續有研究ESG趨勢對商辦市場的綠色溢價影響,多顯示有利提高租金水準,且外商公司對綠建築規劃的辦公室接受度高。
強調「風、光、水、綠」為核心建築理念的麗晨建設,成立至今所推出的作品皆不離自然。(圖:業者提供)
目前地方政府也積極推動綠建築與納入補助,例如高雄市明定2030年減碳30%、2050年達淨零目標,推動減少碳排刻不容緩。增加現有建築物的立體綠化,不僅是改善民眾居住空間的直接方法,更能提升市民的生活品質。藉由改造原本閒置的屋頂、露臺及戶外牆面,讓這些空間成為舒適的綠意空間,使其具備降溫效果,針對建築物立體綠化及綠屋頂補助申請,每案最高補助額度80萬元,申請補助須納入淨零排放等設施,冀望能增加立體綠化面積,降低能源使用,提升生活品質,為推動城市環境永續發展努力。
迎合建築趨勢的轉變,未來高雄厝逐步研擬使建物符合淨零建築要求、提高建築的效能,使高雄厝提升為「高雄淨零厝」,實現城市永續的宜居高雄願景。
民間住宅大樓紛採綠建築設計 外觀垂直綠化與庭園造景提高綠美化
新規劃社會住宅均需取得綠建築標章,而國家住都中心興建的社會住宅,已提前自2023年起率先全面導入建築能效一級以上的規劃設計。
台中市政府也從2019年起推動「台中市鼓勵宜居建築設施設置及回饋辦法」,鼓勵建築開發業者透過綠化設施將自然融入都市環境,降低碳排放量、改善空氣品質,迄今已核發287案、完工45案,設置1萬1024株小喬木,相當於7.3座文心森林公園,宜居固碳量增加4642公噸。在政策帶動下,品牌建商也積極響應,包括麗晨、陸府、豐邑,及北部建商勤美、亞昕皆陸續推出宜居綠建築案,透過綠化立面、跳島陽台、大面積植栽等設計語彙,將永續理念落實於住宅之中,成為綠色城市推動下的重要實踐者。
豐邑建設機構於捷運文心崇德站旁推出的指標鉅作「文心O'LIVE」,外觀設計依循72氣候節令,透過垂直梁柱構築出「城市巨木」意象,建築立面綿延百米的植生綠瀑自上而下傾瀉,層層錯落的宜居陽台則種植小花紫薇、黃鐘花、青峰、流蘇等四種植物,整體彷彿雲霧飄渺中的樹梢。
為了更符合宜居建築的目標,團隊在基地周圍導入大量在地樹種,並依照植栽高度與色彩層次配置高、中、低多重綠意,整棟建築綠化面積共達317.56平方公尺。 將「風、光、水、綠」作為品牌核心的麗晨建設,總部「丰二三」以蜂巢意象貫穿整棟建築,同時採用「Double Skin」雙外皮牆設計節能,在蜂巢狀外牆與辦公室內牆中間,還留有一條超過80公分以上的空氣帶,用來散發多餘的熱能,達到隔熱的效果。此外,建築設置的「新鮮空氣交換系統」可將室外空氣引到地下室,經過蓄水池冷卻、過濾後,在夏天可以降溫達到3度,再往上輸送,走在樓梯間,即可看見貫串整棟建築的「新鮮空氣輸送管」,因此在節能上起到大的作用。
屋頂空中花園綠美化,建築設計時即需強化結構與承載,且加強隔熱、防水施工,節能減碳與綠美化之餘,更需考慮頂樓住戶的居住舒適與安新感受。
憑藉生機建築聞名的陸府建設,多年來以綠建築生態、節能、減廢、健康四大理念導向,在台中50多個社區中,種植超過3,000棵大喬木,並由陸府自組綠海團隊協助社區與各戶後續的綠意維養。其中,2023年落成的建案「陸府觀森」就曾獲得台中宜居建築設計獎-經典獎,而正在興建中的「陸府續森」也將再現垂直森林。
從住戶實際居住需求著手 綠建築設計更宜居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指出,隨著後全球化時代的到來,人才與企業的流動邏輯已然轉變,吸引力不再來自國家,而是來自城市本身的空間文化特質。臺中的城市美學正站在城市國際競爭的關鍵轉折點,宜居建築不僅是回應氣候變遷與都市熱島效應的環境策略,其在降溫與碳吸附的實效,已可透過喬木植栽與固碳當量等量化數據具體驗證,更關鍵的是,它正逐步轉化為城市的文化語彙與生活風格,也是城市與永續思維融合的新指標。
第14屆高雄厝綠建築優良作品獲獎名單日前出爐,今年計13件作品參賽,由福懋建設中都重劃區的「福懋美森園」抱得評審團大獎,12件大樓作品獲得「優選」榮譽,分別於三民區、左營區、仁武區、楠梓區等8個行政區,透過每年辦理綠建築大獎徵選,鼓勵更多優秀建築師投入低碳、宜居及符合高雄特色的建築設計,展現高雄厝精神。
福懋建設總經理林永裕表示,綠建築不是口號,反而應從對住戶生活實質性有幫助的設計層面著手,包括垂直綠化設計,從屋頂空中花園綠美化,建築設計時即需強化結構與承載,且加強隔熱、防水施工,節能減碳與綠美化之餘,更需考慮頂樓住戶的居住舒適與安新感受。
中庭與前院植栽綠美化,也除了考慮生物多樣性與植栽豐富化,以活水循環營造出小橋流水的自然景觀造景,且放養魚苗在流水中,也能減少蚊蟲與青苔孳生,讓家長能帶著小朋友輕鬆在綠化庭園氛圍中賞景活動,營造出宜居家園的實際生活環境,這也是民間建築響應綠建築與淨零建築潮流的可行規劃方向。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