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縮、房價漲 「價量背離」怪象浮現
房市交易量縮,但新案價格仍高。
自去年央行祭出被譽為「史上最嚴厲」的信用管制至今,已逾1年,全台房市交易急速冷卻,但細看民眾最在意的房價走勢,卻未見明顯下滑,甚至還有零星新案創下區域新高價,「價量背離」的詭異市況,讓人霧裡看花。
全台買氣自去年9月開始,持續縮減,根據六都地政局公布的建物買賣移轉棟數,今年1∼9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整體交易量合計為151,796棟,較去年同期年減27.9%,且自6月起,累計年減幅有持續擴大的跡象。
觀察歷年交易量也發現,今年前9月六大都會區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續創8年來最冷,也是自1999年有紀錄以來第四低量,僅高於2015年至2017年,其中,台北市、台南市則續創8年最低,新北市、高雄市則是近9年新低紀錄。
首善之都台北市,根據地政局發布的全市交易量,共計424件,較前1年同期837件,大減49.34%;交易總額為124.23億元,也較前1年同期銳減44.17%。
中古屋率先鬆動 七都跌幅逾2%
台北市最新7月住宅價格指數來到127.04,不僅較6月127.57下跌0.42%,也比前1年同期129.23下跌1.69%。而標準住宅總價2013萬元,標準住宅單價每坪為64.11萬元,均較前一個月些微下滑,也是自高點以來新低。
台北市不動產仲介公會理事長蘇金城表示,第七波信用管制政策箝制市場已逾1年,今年1~9月市況清冷,台北市合計1∼9月移轉登記棟17,300棟,為2018年以來的新低點,較2024年1~9月減少25.5%。
蘇金城表示,台北市由於總價高,疫情後的漲幅相對較小,買方資金相對充足等因素支撐市場,雖然整體利空壓力未除,但是台北市的市場抗性顯然較高。不過交易量下降已經出現危機,購屋貸款進度卻又遭拖延,平均約延長至3~6個月,影響交易進度,更加提升了交易難度。
從市況來看,中古屋影響較大,根據最新2025Q3的「政大永慶即時房價指數」顯示,全台和七大都會區指數全面下跌,且跌幅有擴大的趨勢,本季全台指數跌幅為2.8%。細看到各都的表現,台中、台南和高雄指數跌勢最明顯,季跌幅皆逾3%,桃園跌幅2.9%,新竹縣市跌幅2.3%,台北、新北跌幅較輕,跌幅約在2%上下。
預售屋與成屋的價差擴大,尤以新北市最明顯。
新案「價量背離」明顯 中古屋價差拉大
在新案部分,個案表現明顯,根據市調單位統計,今年更有4新案創下區域新高價,分別是台北市北投區「潤泰之森」、新北市中和區「漢皇方圓」、新店區「友座明明德」、以及林口區「璽來登帝璽」,各來到單坪153.9萬元、122.2萬元、105.1萬元和89.8萬元登上區域之首。
住展雜誌企研室總監暨發言人陳炳辰表示,其實「價量背離」一直是今年房市討論重點,高房價的雙北市在一片低氣壓中不僅保持水準,甚至高還要更高,統計中的區域高單價案不脫地段、建商品牌等因素。
而中古屋與成屋的價差擴大,也成為這波打炒房後的趨勢,根據最新實價登錄數據統計發現,第二季七大都會區預售屋價格持續維持高檔或緩步上漲,成屋價格卻多已呈現修正格局,導致預售與成屋價差持續擴大,七都除台北市之外,價差均有拉大情形,並以新北市最為明顯。
統計顯示,新北市2025年第二季預售屋平均單價已達69.9萬元,較去年同期61.6萬元大幅上漲逾13%;而成屋價格則從44.0萬元微升至44.6萬元,使得兩者價差擴大至25.3萬元。
永慶房屋研展中心副理陳金萍分析,新北市作為全台人口最多的縣市,具備龐大人口基數與持續的人口紅利。近期隨著捷運擴展與各大重劃區新案陸續進場,帶動預售屋市場供給與價格雙雙攀升。不過,陳金萍指出,預售價格主要反映了建商對新興重劃區未來增值潛力的樂觀預期,加上土地與營造成本的高漲,使預售案降價不易,相比之下,成屋市場的價格變化更貼近實際買賣成交行情,因此價格波動較為緩和。
新竹以南價差更是明顯擴大,台中市第二季預售屋平均單價上升至53.0萬元,但成屋價格卻從去年同期的32.6萬元小幅滑落至30.8萬元,價差擴大至22.2萬元。高雄市第二季預售屋平均單價達40.6萬元,與成屋價格25.2萬元,價差高達15.4萬元。
另外像是竹縣市、台南市也出現同樣的現象,陳金萍表示,預售屋因人力、建築成本高漲,價格較有僵固性,而成屋市場則能較快修正以應對買氣轉弱。隨著政府持續緊縮信用管制,市場觀望氣氛仍濃厚,預期成屋的價格修正幅度還有擴大的可能,預售與成屋之間價格走勢恐將持續分化,價差更明顯。
房價盤整態勢持續 交易量恐續縮
展望後市,永慶房產集團研展中心總監郭翰認為,目前房市的觀望氣氛仍存,但相較去年下半年,整體氛圍明顯穩定許多。買方態度不再僅是觀望,看屋、比價等購屋行程轉趨積極,新青安鬆綁後,也帶來正向影響。整體而言,若國內經濟沒有大幅變動,隨著房市政策鬆綁議題持續發酵,以及自住需求穩定進場,預期第四季房市有望維持穩健格局。
不過也有專家持悲觀看法,戴德梁行總經理顏炳立就直言,房價不可能會降,第4季房市就是「死死昏昏去」而且會昏到年底,整體就是量縮、價修正。
他表示,今年預售市場蛋白區幾乎全倒,成屋的價量也持續下滑,現在銀行房貸水龍頭開了一點,新青安貸款戶有機會先去化掉,但他預估,今年第3~4季,房市還是處於「夏天穿毛衣」階段,全年房市已定。
央行是否會鬆綁信用管制,攸關明年交易走勢。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