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了20年,怎麼突然動了?」僑安新村都更大翻盤 關鍵曝光
德運建設董事長林財于坦言,都更是否推得動,最核心的關鍵不是政策,而是「地主能否團結」。(圖/記者張瀞勻攝)
台北市不少都更案動輒卡關數十年以上,遲遲無法重建,但位於大安區的僑安新村卻在德運建設接手8年後順利整合完成,並於17日正式啟動「德運元鼎」開工動土工程,成為老舊社區成功轉型的示範案例,德運建設董事長林財于坦言,都更是否推得動,最核心的關鍵是「地主能否團結」。
林財于回憶,8年前著手僑安新村整合時,社區已經卡關多年,他選擇讓地主自行比較不同建商的施工實績、規劃內容與完工品質,透過公開、透明、可比較的方式,逐步凝聚共識,他說,真正阻礙都更的往往不是法令,而是少數住戶因為私心、權益認知不同而讓整合停滯,「台北有案子整合20幾年動不了,就是因為缺乏合作。」
他以過去「德運京鼎」整合經驗為例,當時地主曾找四家建商評估,最終一致選擇德運,但仍有少數不同意戶必須公部門協調來推進,「都更是一種民主技術,只要1戶不同意,就可能拖好幾年,沒有互相合作,案子永遠做不起來。」
林財于同時提醒,近年市面上出現多起建商詐騙爭議,使不少住戶在都更過程中蒙受重大損失,他點名汐止與文山區都曾發生住戶在程序尚未完成前誤將產權過戶,最終陷入動彈不得的困境,「都更過程中,產權絕對不能先過給實施者,過了,就沒有保障。」他強調,政府與民眾皆需提高警覺,避免讓整合中的老社區再次受害。
談及產品規劃時,他直言,市場上常見的小基地都更案容易在交屋後發現跌價狀況,他說,許多建案平面和外觀「看圖很美,交屋完全不同」,甚至出現完工後跌價的情況,本質都是規劃不到位,林財于說,「平面不滿意,我們不會拿出來賣給客戶。」因為格局攸關生活品質,也攸關下一代的居住感受,「格局不好,會被子孫罵。」
在買房觀念上,他提醒民眾不要只追價格,機械車位、狹小基地與動線問題都要提前檢視,「台北很多小基地不得不做機械車位,但故障與維修成本很高」,若預算許可,他建議優先選擇平面車位與基地條件完善的社區,德運目前仍有三大都更案同步推進,包括大安區兩案與松山南京東路五段一案,後者將於2026年年初啟動分戶正式進入都更程序。
林財于說,房子最終不是拿來投機炒作,他相信,好的住宅像藝術品,經得起時間檢驗,也能代代相傳,鋼骨大樓的耐久性可長達百年,只要品質穩健,自然具備保值與長期價值,「很多買德運的住戶確實賺到錢,但比起價格,我更希望他們住得安心、舒服。」
以「德運元鼎」而言,基地距國父紀念館捷運站二號出口僅約80公尺,面積達698坪,且雙面臨路,土地位置、條件得天獨厚,兼具便捷與寧靜,未來住戶可經由捷運地下連通道,無需穿越紅綠燈,即可輕鬆抵達大巨蛋、Garden City遠東百貨、威秀影城,以及國父紀念館,全案規劃地上19層大樓,一層6戶規劃,主力產品為邊間53坪
負責銷售的新聯陽實業副總經理闕山振表示,「德運元鼎」總銷規模達40億元,首批實價揭露均價落在每坪 195~200 萬元,高樓層甚至約達210萬元,過去一年北市高總價市場買氣明顯轉冷,但該案9月13日開盤後,短短2個月銷售率便突破6成,顯示買方對地段與產品規劃具高度認同。
德運建設董事長林財于(最前排)回憶,8年前著手僑安新村整合時,社區已經卡關多年,他選擇讓地主自行比較不同建商的施工實績、規劃內容與完工品質,透過公開、透明、可比較的方式,逐步凝聚共識。(圖/記者張瀞勻攝)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表示,該區為於國父紀念館商圈,為北市蛋黃中的蛋黃,坐擁大巨蛋機能,地段條件佳,觀察區域指標個案「鑄慕」平均成交單價已逼近200萬元,而德運作為大安區品牌建商,加上建案基地規模也不小,估成交單價也將比照200萬元水準,甚至更高。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