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房養老打破「有土斯有財」 民間版方案 開跑試水溫
以房養老制度,挑戰的是國人「有土斯有財」的傳統觀念。
台灣高齡化、少子化現象越來越明確,國人平均壽命不斷延長,往後退休後生活可能長達20、30年,老年的居住和經濟問題必須盡早規劃因應、妥善安排。近期開始陸續有銀行響應政策推出「以房養老」,不過,專家點出房價下修、老人存活年齡、房產未來轉手性、升息等因素,都是未來潛在風險。
內政部統計處人口資料顯示,目前台灣65歲以上人口逾295萬人,占比接近13%,最快2017年將超過14%,達到聯合國「高齡社會」的標準,在國人房屋自有率達8成的狀況下,以房養老(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成為老年照護安養的當然措施。
國外行之有年 讓老人用房產換現金
「以房養老」制度處於試辦階段,內政部版的申請對象為各直轄市、縣市年滿65歲以上、無法定繼承人、單獨持有不動產,且不動產價值不超過社會救助法所定之中低收入戶標準者。 老人每月可領取的金額計算是採用類似年金方式給付,由內政部按性別、年齡及不動產估價結果精算核定,不動產價值越高,每月給付金額也越高,由代辦銀行按月撥入帳戶,直到老人身故後,房產繼承人可選擇清償或承接貸款,完整移轉所有權。
透過以房養老,老人仍可繼續住在自己的房屋,擁有不動產所有權,每月並有固定費用維持基本生活需求,也不影響原有的社會福利權益。對照國外以房養老制度,多以金融商品模式操作,包括銀行、保險公司及社福機構都可能是主辦單位,給付期間有10年、20年、30年或終身,國內試辦採取社會福利模式,是由政府出資並承擔不動產價值波動、老人存活年齡難以預測等風險。
若房價跌、利率升 銀行風險拉高
分析以房養老制度的潛在問題,淡江大學產業經濟系副教授莊孟翰指出,房價正在下跌,銀行端現在做的房屋估價結果,將來難保不會有問題,不僅如此,房屋的產權要清清白白、將來還不能太難脫手,政府的社福措施須有完善配套。對銀行來說,不可能永遠處在低利率環境,往後若升息,給付給老人的款項勢必增加,這些成本該如何吸收?都值得思考。
莊孟翰認為,以房養老的方向是好的,但要找到適合台灣的方案,目前銀行業者與民眾都尚在觀望,以致成功申辦案例不多,只有獨居、無人照顧但名下有資產的老人最容易申辦,如此能幫助到的對象恐怕不夠廣泛。
民間版門檻低 多間行庫開辦
銀行業者最近則推出民間版以房養老,審核條件變得寬鬆,不再限定名下沒有繼承人才能申辦,包括土地銀行、合作金庫、台灣企銀、台灣銀行、第一銀行、華南銀行等業者都陸續公布相關方案。特色包含給付金額逐年遞增、可隨借隨還、利息可先掛帳、搭配年金險或長照險等等,貸款成數最多達8成,還款期限落在25~30年,利率從2%起跳。
2016年第一季中信房屋「宅指數」以房養老調查發現,有57.1%的民眾有意願申請以房養老政策,同時也希望政府積極宣導,讓更多民眾能夠知道如何將房產轉換成現金。中信房屋行銷企劃部副理江龍名表示,少子化及高齡化的台灣,以房養老將成為另一種未來退休生活的選項;不過,若以保險的方式實施以房養老,可能會產生道德風險,應該小心避免。
政策好意也有民眾不願買單,今年63歲的菜籃族黃媽媽表示,大部分銀髮族辛苦打拼一輩子,努力掙錢養家活口繳房貸,房產象徵的安全感無法用金錢衡量,在「有土斯有財」的觀念下,沒人捨得把僅有房子賣掉,都想傳承給下一代,要扭轉根深蒂固的觀念很難。
-
多屋族免擔憂囤房稅 這樣做有機會合法節省房屋稅與地價稅
囤房稅2.0已於去年7月1日實施,並從今年5月開徵新版房屋稅,如何省稅讓多屋族頗煩惱。專家指出,政府為使全體國民居住於適宜之住宅,明訂供公益...〈more〉
-
2024房價再創新高 Q4七都「這兩區」房價鬆動了
國泰金公布2024年第4 季房地產指數,相較上一季為價穩量縮,相較去年為價漲量縮。全國預售屋可能成交價指數季增1.15%、年增17.22%,...〈more〉
-
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現勘 力拼2031年通車、進度曝光
桃園捷運綠線延伸中壢計畫綜合規劃報告於2023年12月29日經行政院核定,基本設計工程經費審議報告,現由交通部及工程會審議階段,工程會20日...〈more〉
-
全台屋主賺飽飽 「這兩區」房地合一稅收破百億 專家:房價仍是鐵板一塊
疫情以來全台房價飛漲,不少屋主轉手獲利,致使全台各縣市房地合一稅大漲,觀察財政部資料,全台個人房地合一稅收2024年約684.4億元,相較2...〈more〉
-
不是中壢!桃園房價漲最快5行政區 全不在蛋黃區
近年桃園房市熱度持續升溫,中信房屋研展室彙整實價登錄,統計2022年到2024年桃園市各行政區成屋交易的平均房價,結果顯示,近3年房價漲幅最...〈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