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容移失衡? 北市這區2年零容移

2017/06/27 13:39文/記者馮牧群

對比新興開發區的容積移入熱潮,需要都市更新的大同區較不被開發商青睞。(本報資料照)對比新興開發區的容積移入熱潮,需要都市更新的大同區較不被開發商青睞。(本報資料照)

原定7月1日實施的台北市容積全面代金制破局,市議會通過維持「雙軌制」後,所有道路用地、2公頃以下公園公共設施保留地,全面開放容積移轉。然而台北市審計處報告顯示,容積送出基地與接受基地分布不符,市容相對老舊的大同區,竟有2年無容積移入,反觀內湖區移入23.78%容積量。

 

根據台北市都發局統計,容積移轉制度實施9年來,跨區容移達到30.5公頃,但大同區僅0.27公頃,直到近期才有零星申請案;而根據審計處資料,2013年至2014年容積送出基地卻以大同、文山、士林區為主。主因是大同區屬於發展較早的舊城區,早期商業區發展較密集,所以在容積移轉公式下,公告現值較高,致使容移利潤也高。

 

根據官方資料,2013至2014年,容積接受基地以內湖區比例最高,北投、信義區居次,期間大同區全無移入容積,萬華區移入容積僅占1.35%,容積移入的熱點,在大直美麗華、信義計劃區、內湖等新開發區。

 

對於台北市容移制度與容積換算公式產生的亂象,市長柯文哲日前在居住正義論壇已承諾會與內政部、立法院討論應如何解決。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