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調降囤房稅率 建商不買帳 巢運批地方標準不一
政府釋出善意,未來北市建商「囤房稅」由3.6%大幅降低為1.5%,寬限期加碼3年。
台北市議會於本月5日三讀通過「房屋稅徵收自治條例」修正草案,未來建商未售出的新成屋稅率降為1.5%,寬限期加碼3年,新稅率較3.6%的「囤房稅」大幅降低。不動產界業者認為,雖然政府官方釋出善意,但建議取消3年年限,至於社會團體巢運則跳出來痛批市長柯文哲向建商靠攏,此次修法市場各界反應不一,成為房市話題。
近年房市反轉,新推案市場更大吹冷風,許多建商認為沉重的稅負是一大因素。
近年房市表現冷,沉重的稅負是一大因素,不動產業界認為銷售中的新成屋為賣不出去之餘屋,並非刻意囤房,3.6%的房屋稅率過高,政府官方也接受此看法,進而推動修法,原先北市府方案只將3.6%稅率調降至2%,此次稅率一口氣降為1.5%,甚至逼近1.2%的自用住宅稅率,寬限期加碼3年作為建商合理銷售期,自7月1日開始適用,對建商來說可謂是近來最振奮的消息。
不動產界業者期盼取消3年年限,並建議稅率再調降。
稅率降到1.5% 寬限期延長到3年
台北市不動產開發商業同業公會秘書長于俊明表示,公會感謝台北市議會認同新完工房屋是待售商品而並非囤房,但建議政府官方能在景氣回升前再修正,對新完工房屋之1.5%稅率不要有期間限制。于俊明解釋,建商是房屋生產者,並非刻意囤房之投資客,受到重稅處罰本來就很不合理,3年的寛限期只能稍微喘口氣,賣不掉還是要面臨全國最高的房屋稅基、與全國最高的3.6%税率,對生產房屋的建商來說仍是沈重負擔。
于俊明指出,近年稅率不斷調漲,房屋稅最高調漲30倍,也讓全台交易量、建照請照數一瀉千里,雙雙創下歷史新低,提高囤房稅率的立法理由是為了抑制投機、增加市場供給,而新完工房屋是增加市場供給的待售商品,並非囤房,因此公會盼政府能再修正,銷售期間不應有差別待遇,對新完工房屋之1.5%稅率一律不要有期間限制,對市場才能健康發展。
建商:囤房非本意 高稅加重負擔
學者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副教授張義權也認為,建商興建新成屋,銷售期間仍未售出之餘屋屬存貨,對存貨課以重稅並不應該,且建商皆想趕快售出、減少存貨,以獲得資金投入下一筆開發,囤房並非出自本意。另外,除了囤房稅,建商銷售期間也須負擔貸款利息與管銷費用,每年至少還需付出總價約3%的資金成本,這些支出成本常被忽視。
因此,張義權認為修法仍有改善空間,有健全的不動產市場,更能帶來健康的稅收成長。他建議,應取消3年寬限期年限的限制,並再調降稅率,因房屋價值隨時間會折舊,建商不會笨到待價而沽讓新成屋變中古屋進而折價,因此設定寬限期3年的年限並無意義,可取消期間限制,也不用再特別定義所謂的「囤房稅」,想藉由囤房待價而沽的建商自會受到市場機制的折舊懲罰。
張金鶚:寬限期增建商籌碼 房價下修更難
不過,亦有學者持相反看法,政大教授張金鶚即表示「建商力量大到令人害怕、影響力無所不在」,3年的寬限期讓建商籌碼更多,怎可能降價,將不利於房市。社會團體巢運也跳出來痛批「囤房稅」稅率大降完全踐踏台北市過去的不動產稅改成果,台北市市長柯文哲所作所為是向建商和投機客靠攏,幫建商和豪宅減稅根本圖利建商,此次修法背離居住正義。巢運更呼籲財政部不能以「尊重地方自治」為由,放任地方標準不一,否則將深陷稅收不足、財政困難的惡性循環,中央不能繼續坐視。
-
新北第一環「這區」成黑馬 房價年增1成贏三重 專家曝三大關建
台北市居高不下的房價持續推動購屋需求外溢,一橋之隔的新北市第一環,憑藉卓越的區位條件順勢成為許多大台北輕移民的熱門選擇,業者彙整實價登錄,對...〈more〉
-
房產詐騙花招TOP 10出爐 揭第1名恐怖手法 國人「單月被騙40億」
不動產詐騙案層出不窮,手法更是五花八門,嘉義市地政處引用內政部警政署防詐宣導、網路溫度計DailyView-時事網路大數據分析,整理地政類詐...〈more〉
-
中古屋不香了?北市兩區買氣10年跌破1成 全因「這重劃區」
比較台北市2015年和2024年各行政區屋齡5年以上的中古屋交易量占比,10年間交易占比減幅最大的為北投區,從2015年的11.3%減少至2...〈more〉
-
AI產業最後一塊拼圖?新北釋出3萬坪工業地搶攻晶片製造鏈
新北市推動智慧產業再出新局!市府15日正式公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標租案」,釋出園區內5筆抵費地進行招商,期盼引進AI製造業及相關上下游...〈more〉
-
他欠繳上億遺產稅 名下房產賣不掉 國稅局「出手」追回7千萬
有民眾欠繳遺產稅1億多元,遺產中的不動產經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但仍不足清償欠稅,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保障國庫稅收,維護公平正義,即...〈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