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大坪林生活圈 雙捷交會 機能完備
捷運大坪林站為雙捷運交會站,生活機能發達。
新店大坪林生活圈機能完備,是進台北市第一站,在環狀線開通後,更成為雙捷運交會站,聯外交通便捷,深獲不少購屋族喜歡,近期也有新案推出,新案開價在65~70萬元間,以2~3房為主力。
與台北市僅一橋之隔的大坪林生活圈,範圍南邊約到民族路,西邊是近期熱門的央北重劃區,東側鄰景美溪,以捷運站為中心,大坪林一直是新店指名度頗高的購屋區塊,且區內生活機能完整,商家分布在民權路、北新路三段和建國路,包括佳瑪、全聯、頂好,以及在建國路的建國市場、寶安街市場等,大豐路沿線美食商店眾多,各項機能完備。
雙捷交會 機能強大
交通動線部分,捷運大坪林站是松山新店線,去年環狀線通車後,大坪林站為環狀線第一階段的起始站,成為雙捷運交會站,可轉乘至中永和、新莊一帶,接駁機能更加強大,而在捷運站出口旁,也有客運可直達宜蘭和桃竹地區,開車則可經景美橋到台北市、秀朗橋到中和,上北二高、新北環快也相當便利,公車則在民權路、北新路,路線眾多。
新店近年重大建設不少,央北重劃區更帶動區域買氣,裕隆城開發計劃也帶來利多話題,加上新店本來就有的遠東工業區、台北矽谷工業區等就業人口,居住需求暢旺,而鄰近台北市的地理優勢,也磁吸不少北市客移居。
主幹道商家林立,商圈發展成熟。
國小學區為大豐國小。
新案主力2~3房 價格站穩6字頭
不過區內可用素地不多,新建案在新店地區來說不算密集,目前線上銷售個案有位在大豐路、民族路口的「大坪林ONE」,基地面積1789坪,規劃3棟地上29層、地下6層SRC鋼骨大樓,並搭配住友制震系統,產品為23~45坪、2~4房都有,鄰進大豐國小學區,距離捷運站步行約5分鐘,每坪開價68~75萬元。
而距離捷運大坪林站僅350公尺的預售案「台信城易迅」,基地位在大豐路,步行10分鐘可到建國市場、JMART商場,建商歷經10年整合才順利推出,為提升建築品質,採用5000~6000磅台灣水泥,並有5年防水保固,產品規劃26~40坪,每坪開價71~82萬元,現場專案經理陳宇博表示,已購客大多是在地客,基地位在靜巷,選用5+5膠合玻璃和15~18公分的樓地板,在目前防疫狀況下,特別採用「明暗管混合工法」,方便管線維修,管線採分流配置,不易阻塞逆流,且每戶單層排氣,停車場也做到自動化定時通風與排氣。
信義房屋前大坪林店店長林家靖表示,大坪林生活圈機能成熟,交通便利,相當適合自住族群,區內10~20年中古大樓每坪在60~70萬元,20年以上大樓每坪58~63萬,公寓每坪則在36~47萬元,房價和景美、捷運七張、區公所站周邊差不多,但比北市的木柵稍貴。
主幹道公車路線眾多,可通往各區。
區內指標案有捷運分構宅「新天地」、「美麗人生」、「江凌春」、「大坪林雙子星」等,屋齡稍舊的有「康和春秋」、「捷和創世紀」、「捷運新公館」等,都是指名度頗高的社區,說,目前購屋需求以2~3房為主力,而區內主力產品則多為公寓,在順安街、復興路和民族路也有高總價的社區可選擇。
專家意見
信義房屋前大坪林店店長 林家靖
大坪林生活圈生活機能相當好,不少連鎖商店也在此插旗,像是王品旗下的沐越、青花驕,都在環狀線通車前陸續進駐,北新路近年也開了不少服飾店,而環狀線的大坪林站與松山新店線共構,都採地下化,對於環境市容較無影響,反提升交通機能。此區2房的總價約1400~1600萬、3房在2200~3000萬。
小提醒
北新路、民權路都是新店主要幹道,也有公車行經,尖峰時間車流量大,容易塞車,要多留意通勤時間;國中學區五峰國中距離略遠,需要家長接送或搭公車上學,整體生活圈商業氣息較濃厚,人車潮較多,建議喜愛寧靜環境的民眾多方比較。
-
買節能家電可退稅 他期限內申請卻疏忽「這編號」 2千補助飛了
民眾購買符合規定的節能家電,別忘申請補助,但要注意申請期限,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只要於今年6月14日前購買符合經濟部核定能源效率第1級或第...〈more〉
-
預售屋一周只賣一戶房市慘爆?專家:信心已經瓦解
央行數波信用管制發酵,去年下半年預售屋市場急凍,買氣驟降。信義代銷經理童莉婷指出,歷經數月盤整,市場已逐漸適應政策,惟買氣回溫力道溫吞,預售...〈more〉
-
新竹逾期繼承登記今起公告 超過5400筆不動產恐遭標售
新竹縣114年度逾期未辦繼承登記的不動產將今起進行公告,公告期至6月30日止,為期3個月,今年度公告案件包括576位被繼承人、5461筆土地...〈more〉
-
長輩遭遇不動產詐騙事件頻傳 南市採「地政3寶」防堵詐騙 提高不動產交易安全
近來不動產詐騙事件頻傳,尤其詐騙集團多鎖定年紀較高的長輩,為防範現行詐騙手法日新月異,目前南市府地政局積極推動「地政3寶」房地防詐措施,包括...〈more〉
-
低潮才正開始?李同榮:房市將面對三隻黑天鵝+一隻灰犀牛考驗
2025房市經過第一季價量俱疲的表現後,市場呈現出一片觀望與悲觀的氛圍,多方不得不承認2024年Q4就是七年來多頭結束的終點,而面對市場由多...〈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