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房價高低牽連人口遷移 高質感與小宅化成吸引買氣新趨勢

2024/06/08 04:15文/記者林耀文

全台單戶人口減少趨勢與台北高房價,造成房價高低牽連互動人口遷移,但優質綠地環境,兼具居住健康與安寧,綠意高質感小宅規劃,可望成為建築規劃新潮流,利於爭取都會新貴與銀髮換屋族。(圖:591新建案提供)

國內少子化現象與高齡社會來臨,針對購屋居住需求也將回歸本質,都會區單身小宅趨勢更明顯,但單戶人口縮減與人口遷移現象持續,北市受高房價所困,中南部各縣市常因就業機會與房價變動,而人口互相遷移成長,但新規劃小宅雖然居住空間濃縮,規劃質感與建材配備卻升等,包括住宅單元機能配置及動線,也提高空間質感與機能性,成為爭取買盤進場的重要規劃方向。

  全台單戶人口縮減 房價影響人口流動遷移

嘉義房市受惠台積電效應與高鐵站區建設,買氣快速增溫。

住商機構觀察內政部與實價資料,統計10年六都累計淨遷入人口數與房價 ,其中人口淨遷入數排名倒數第二、三名的南二都,漲幅卻相當驚人,尤以台南市房價飆升近9成冠居六都。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公關主任賴志昶表示,南二都雖說人口增幅不比桃園等新興城市,不過「人沒來,錢卻來了」,科技產業進駐帶動區域經濟發展,也加大房價上揚力道。

根據內政部統計,桃園、台中2014~2023年淨遷入人口累計分別達19萬7322、10萬2824人,位居六都冠亞軍。而台北、高雄則為六都中,唯二10年來淨遷入人口達到負數的城市,其中北市更遷出逾21萬人。

賴志昶分析,北市受高房價所困,不僅是首購年輕族群難以移入,不少中高年齡層族群若想換屋,大多也換不回北市,僅仍選擇新北或桃園,近年來機場捷運、TPASS等議題炒熱,大台北交通機能逐漸健全,外縣市親民的房價,也讓人口持續外移。至於桃園、台中能成為人口成長的績優生,前者主要受益親民房價,磁吸「脫北者」移入;而後者則為科技業聚落的後起之秀,且近期重劃區議題濃厚,受到中部其他縣市購屋者青睞。

 

數字科技(5287)旗下591新建案分析,隨著目前經濟展望樂觀,再加上新青安房貸等政策利多號召,今年市場應該還是持續沸騰。台北市這幾年房價像斷了線的風箏越飛越高,當前新案單價已直逼120萬大關,較四年前漲幅逾3成,每坪更貴了30萬元。除了通膨及熱錢湧進,將蛋黃區豪宅等層峰產品定錨在高點外,包括北士科重劃、危老都更等重建議題加入,都是支撐價格持續飆高的主因。

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每戶人口數量仍持續減少當中,今年4月底平均每戶僅剩下2.52人,寫下歷史新低數字,主要都會區中又以台北市平均一戶2.35人最少,最多的則是台中市的平均一戶2.67人,不過若比較過去4年多以來的變化,變化最多的也是台中市,平均每戶減少0.14人居六都之冠。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平均每戶人口減少成為趨勢,統計發現包括三代的比例減少、核心家庭的比例減少,單親的比例略增,變化最顯著的就是單人戶的數量大幅增加,影響主因當然是單身的人變多,除了不婚不生者以外,另外一種則可能與人口老化,喪偶導致變成單身增加有關,不過從人口結構的變化來看,小宅的需求仍會持續存在。

  低總價與好學區 吸引年輕人口進駐

南科效應發威,爭取買盤,建商紛紛針對都會新貴居住需求,提高室內質感與收納機能,有利爭取買家進場。

安新建經執行經理劉易昌指出,近期房市買氣雖好,卻集中在特定產品,比較受歡迎的物件類型有「總價低」、「學區好」與「含積量高」三大特質。學區宅受少子化影響,多數父母願意集中資源栽培小孩,而隨著台積電擴廠規劃,不僅提供週邊地區就業機會,房市也同樣超熱,除竹科、中科、南科周遭房價超熱,近期嘉義太保、高雄仁武與楠梓等地區也受惠,台積電早已成為房市熱門物件重要指標。

根據《591實價登錄》統計,七都中除北市房價高不可攀、未有行政區適合免稅家庭購屋外,就連新北市也僅存鶯歌、淡水、八里,三行政區去年房價約落在914~939萬元間,屬於雙北碩果僅存房價千萬內的區域,其中鶯歌近年受惠捷運三鶯線,房市能見度提高,而淡水則有淡江大橋、淡北道路等議題,八里也有麗寶集團複合式開發案與輕軌等建設題材,三區房市未來看俏。

桃竹地區則共有10個行政區上榜,其中又以桃園大園與新竹北區房價最高,直逼千萬大關,主因在於大園受到青埔高鐵特區交易熱絡,拉抬整體房價,而北區緊鄰竹北與東區,在比價效應下帶動該區房價急起直追。另外,桃竹房價最親民的地區則是觀音與湖口,總價在500~600萬元間。台中則仍有11個行政區符合條件,總價約在500~974萬元間,其中總價最高的是太平,太平擁有台74線連結市區,交通便捷,其中新光重劃區更有台中首購天堂之稱。

  爭取消費買盤卡位 高質化小宅推案新趨勢

優質綠意環境與賞景優勢,加上台積電設廠效應,帶動北高雄左營房市交易火熱。

高雄市不動產開發公會理事長陸炤廷指出,今年上半年房市交易增溫,但建材價格居高不下且缺工問題仍在,業者要吸引買氣,建材配備與規劃質在後疫情時代,宜回歸建築本質,從採光、通風、植栽、綠覆率、用水等方面強化,提高居住品質。考量社區環境規劃,除了形成微氣候且降低城市熱島效應,有利提高居住品質,坐擁大片公園綠景或水景的優質環境,以開闊綠地環境結合交通路網、成熟商圈優勢,吸引購屋買盤持續進駐,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推案重點區。

建物具備採光好、通風佳、節能、省水、減碳、綠化等特色,尤其是新規劃小宅,包括衛浴管道隔間是否安排「管道間逐層封閉」、「當層排放」等列為買房應看重點,或是規劃防疫負壓玄關、低接觸電梯間、地下停車場動線設計、綠屋頂、加裝防疫綠建材如VAF正負壓空氣清淨系統、防霾抗PM2.5紗窗等規劃設置,也成為建築規劃新潮流。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地產天下】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