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坪35萬就達標!「豪宅」定義再修改 專家直批5缺失
財政部上週再祭出3招打炒房,針對全台高價房屋新增每坪單價門檻。(記者鄭琪芳攝)
財政部打炒房出新招,針對個人出售2016房地合一稅上路前,所取得的舊制房屋,財政部除調高設算所得額標準1到5個百分點、豪宅獲利率自17%調高到20%,並新納低總價、高單價的小豪宅為增稅對象。房市趨勢專家李同榮對此直批,財政部完全搞錯方向,增稅政策弊端包括「不公正」、「不公平」、「不公開」、「不公道」、「不公義」等五大缺失。
李同榮指出,10年前台灣富豪都喜歡購買多戶豪宅,但自從2014房市第五循環反轉向下後,豪宅跌幅最深,已非富豪們或投資客青睞的主流,投資市場分流至小宅。但政府官員卻未能貼近市場,集中火力對豪宅加稅門檻不斷降低,在房價高漲的同時,豪宅定義卻逐步降低,也就是說台北市想買新一點的房子,超過50坪就可能被認定為豪宅,二線城市隨便買個透天新房都有可能變成豪宅。
李同榮進一步指出,財政部此次對房屋稅制的調升,已經造成「不公正」、「不公平」、「不公開」、「不公道」、「不公義」等五大缺失:
一、以一定總價一定單價「一刀切課稅」,這是「不公正」
2014年台北市在張金鶚副市長提出的7月前購買新屋加徵「囤房稅」大幅提高房屋稅基,造成「一刀切」不公正的政策後遺症,自住的新屋7月1日與6月30日購買只差一天,平均稅制相差5倍以上,甚至有高達20倍之多,後來柯政府才亡羊補牢的修正。如今財政部又是一刀切手法,表面上理由是漲價要歸公,但台灣房市的投資市場都漲價歸公嗎?更何況針對自住型不算豪宅也被納入豪宅的自住換屋者,「一刀切」增稅,只能說「情何以堪」?
二、針對高價產品「選擇性加稅」,這是「不公平」
政府不論是否自住換屋,對高價房產採選擇性加稅,造成社會貧富觀感對立,也造成一些只想改善生活環境的無辜的自住者。這顯然是「不公平」政策。
三、多技術官僚「黑箱作業擬定稅制」,這是「不公開」
政府每次稅制改革都是由技術官僚配合御用學者閉門造車,把台北市6千萬、高雄、台南4千萬、二線城市2千2百萬列為豪宅,「不公開」聽證廣納各界意見,擬定出的政策完全不能貼近市場,往往推出施行後再列出十幾條排外條款,包括「奢侈稅」「房地合一稅」都造成無辜受害者衆,這就是政策「不公開」的缺失。
四、箭指自住戶「抓大放小」,這是「不公道」
政府大幅對高價產品加稅,卻放任漫延在低價市場龐大的投機炒作市場,包括包租公囤房只要出租高掛「公益房東」之名就免囤房稅,這種「抓大放小」措施,就是「不公道」政策。
五、以「打炒房」為名,行「增加國庫稅收」之實,這是「不公義」
財政部每次以打炒房為名增稅,結果房地合一稅加重2.0,房價越打越高,造成轉嫁反效與2011年奢侈稅的反效如出一徹,房價沒下,政府沒責,但實質稅收大增,被增稅的無辜民眾是輸家,財政部成為大贏家,再來個新青安助炒房政策,把打炒房責任就留給拼命的央行進行頻繁的N波限貸,政策矛盾網內互打,以「打炒房之名,行增稅之實」,這叫做「不公義」。
李同榮指出,政策打房要針對核心,而稅制改革是健全體制,絕非用來打房,稅制打房只會「漲時助漲」、「跌時助跌」,房市漲時添柴火,房市跌時再踹一腳,結局都是反效果,財政部把增稅與打炒房做連結,這是誤導民眾的做法,不足以取。
-
寫了遺囑還是有爭議?專家強烈建議:這3種人得預立遺囑
一紙遺囑,決定財產如何傳承!近年來,越來越多人推崇預立遺囑,也就是在世時就規劃遺產分配,往生後,是否有遺囑,對財產分配影響就很明顯。無論是否...〈more〉
-
「以家為中心」卻不能當住家 竹南建案遭罰60萬
又有建案遭公平會開罰!苗栗縣竹南鎮建案「上德漾」,使用分區為科技商務專用區,卻使用一般住宅用語銷售,因與事實不符,就足以影響交易決定之商品內...〈more〉
-
出乎意料!央行不升息、不推第8波打房 「但埋一伏筆」
川普回鍋後美國大打貿易戰,使國內外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也讓2025央行首度理監事會議,受到各界高度注目。會後央行決議利率連四凍,也沒有第八...〈more〉
-
農地賣給這種對象 就要繳土增稅 贈與特定對象以為享免稅 5年內出售將遭追繳贈與稅
老王多年務農,近來考量已老邁體力不支,打算將南部鄉下的三分農地出售,已有開發商打算收購。但聽朋友說,作農業使用之農業用地,移轉給自然人時,得...〈more〉
-
台中下一條捷運熱點!建商提早佈局 還有4字頭甜甜價
根據實價登錄統計,捷運綠線、藍線站點周邊房市,從2021年起漲幅逾6成,建商搶先完成兩大捷運沿線土地佈局後,現正將焦點轉向「橘線」。 台中第...〈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