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全台都會區小宅化 首購買房圓夢 注意經濟負擔與區域選擇

2024/03/16 04:15文/記者林耀文

少子化與家戶人口減少,造成全台都會區小宅化趨勢明顯。少子化與家戶人口減少,造成全台都會區小宅化趨勢明顯。

隨著人口少子化、家庭精緻化等因素衝擊,近年來國內房市「小宅化」趨勢已不可逆。台北總坪數15坪以下的小宅,近5年房價漲幅雖有12.8%,但仍遜於公寓、大樓甚至整體全市房價漲幅。房仲業者分析表示,台北小宅產品房價總價低、好入手,但不適合自用買方,縱使近年來房價大盤起漲,但該類物件漲幅仍不算高,但中南部仍有不少新開發區小宅,總價帶仍在千萬元內,首購族仍有機會進駐。

  都會區房地價格高漲 家戶人口數降低小宅興起

新開發區的生活機能逐漸提升,成為首購族入手新小宅的優選區。新開發區的生活機能逐漸提升,成為首購族入手新小宅的優選區。

根據內政部最新統計,2023年全台灣家戶數達924萬戶,較2022年成長1.7%,其中一人戶有332.3萬戶,占整體比重達36.0%,且成長率達3.2%,比例最高。2023年底平均每戶人口數量僅剩下2.53人,數量再創歷史新低,根據過去統計單人戶的數量增加,加上小家庭仍是主要家庭結構,導致每戶人口數量緩慢減少,由於每戶人口數量越來越精簡,加上房價高檔,也讓小宅化的趨勢延續不變。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執行總監徐佳馨分析,因高齡、少子、獨居、晚婚成為趨勢,三人以下家戶大量增加,特別是新開發區,惟北市應與房價物價雙高,合住有助降低成本,或是為申請補助而戶籍留在北市有關。

綜觀各人數家戶表現,三人以下家戶成長數字穩定,六都亦同步增加,但到了四人以上卻僅有北市、桃園市與台中市呈現增加,在五人以上僅有北市呈現正成長,徐佳馨分析,北市物價與房價皆高,但資源也相對充沛,不少北市年輕人選擇和家人同住,此外,為學區等因素持續將戶籍留在北市的民眾也不在少數,應是成長主因。

  社會變遷與家庭型態轉變 單身、頂客族與銀髮族提高小宅需求

科學園區建設,提高房屋租購需求,也帶動周圍小宅市場蓬勃發展。科學園區建設,提高房屋租購需求,也帶動周圍小宅市場蓬勃發展。

另外,單人戶增加比重較高的行政區為台中與桃園,新北和台南緊追在後,推估為最近新案不少,許多年輕人買到房子後就直接遷移戶口,此外雙北之外幅員廣大,在外工作居住者不少,亦是單人戶增加的重要理由。 徐佳馨指出,綜觀家戶人數表現,可以觀察出當三人以下家戶成為主流,建商日後持續將兩房以下小宅作為推案主力,以符合市場需求。

隨著房價單價不斷飆升,在央行選擇性信用管制天花板下,同時壓縮這類大型產品的生存空間。對於購屋人來說,購買小宅除總價考量外,地段、坪數與管理將成為日後能否轉手的關鍵。

統計顯示,1998年平均每戶人口數量有3.44人,2009年跌破剩每戶3人,平均每戶剩下2.96人,不過這段期間人口與戶數都呈現同步增加,不過趨勢呈現每戶人口數量持續減少,主要因為小家庭型態成為主流,但人口數在2019年到達高峰後,開始微幅減少,不過戶數卻持續增長,平均家戶人口數也在2023年寫下新低的平均每戶2.53人。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受到高房價影響,房價單價上揚,為了控制總價迎合消費者的需求與能力,建商推案坪數越來越精簡,本來小宅化趨勢在雙北最顯著,但雙北以外都會區這波房價也暴漲許多,小宅化的趨勢也開始向雙北以外延伸,剛好現在家庭人口數量越來越精簡,小宅市場接受度一直維持高檔不墜。

  小宅入手較容易 注意未來轉手難度與增值空間

南部蛋黃區小宅房價高人一等,選擇中古小宅也是首購族減輕經濟負擔的可行模式。南部蛋黃區小宅房價高人一等,選擇中古小宅也是首購族減輕經濟負擔的可行模式。

對比台北這5年多來的數據變化,小宅總價房價漲幅約12.8%,看似仍有不小漲幅,但比較公寓、大樓同期的總價變化,漲幅分別為13.8、57.9%。換句話說,持有小宅5年來,房價起漲空間略顯遜色,甚至還低於持有老公寓型產品。

徐佳馨提醒,綜觀北市各類型產品5年來房市表現,其中以電梯大樓的飆升幅度最為驚人,主要是此類產品大多為屋齡較新的新成屋或新古屋,較易受消費者青睞,也較會受到新案比價效應帶動。

不過,小宅類型產品房價增幅較不明顯,主因仍是房價總價基期低,且由於坪數小,銀行放貸困難,潛在買方較少,也壓縮未來轉手機會,讓漲價空間較為有限。對於購屋人來說,購買小宅除總價考量外,還需考慮未來增值空間與轉手機會。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現在一般受薪階層購屋,常見到30年期與8成房貸,只能用貸好貸滿的房市去承擔現在的房價,統計上也發現房貸中位數接近8成,且房貸期數也是逐季攀升,尤其新青安政策房貸更是提供40年期房貸可選擇搭配,在房價緩步創高的過程,購屋人挑選房子卻是逐漸縮水,房貸族用坪數空間換取預算空間。

統計顯示,去年第四季受到新青安與交屋帶動,購屋貸款樣本數是近8季以來首度突破5萬件,反映市場申貸狀況熱絡,且民眾普遍越買越貴、越貸越多,第四季平均購屋的鑑估價格為1344萬元,創下歷史新高,年增近120萬元,且貸款金額平均也達970.5萬元,貸款金額也持續攀升,試算貸款30年,以房貸利率平均2.12%試算,每月還款負擔約3.6萬元,可能要家庭收入月薪平均10萬,且有自備款的家庭才容易負擔。

同時去年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29.7坪,不僅是首度跌破30坪,也是史上買屋面積最小的一年,10年前建物買賣平均移轉面積還有34.6坪,20年前平均買賣移轉面積則還有46.6坪,越買越小的趨勢顯著。

若以區域來看,平均購屋移轉面積最小的是北市的24.2坪,不過與10年前相比 北市反而變化最小,變化最大的是南部區域,台南與高雄10年來買賣移轉平均每戶就少了8坪,減少坪數遠勝於北部地區,即使台中市也出現類似狀況,10年來平均建物買賣移轉面積每戶減少5.6坪。

曾敬德分析,中南部房價飆漲快速,開發商也縮小兩房三房的坪數空間,另外早年可能透天房價也不高,當時候購屋就可以直接買中古透天,不過現在透天的土地與房價高漲,加上人口結構也從大家庭轉換成小家庭的型態,購屋也從透天轉為有電梯與社區管理的大樓產品,因此統計平均購屋面積出現明顯縮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