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物應設光電 建商:成本增加 墊高房價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物,屋頂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資料照)
立法院昨三讀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新建、增建或改建達一定規模的建物,屋頂應設置一定裝置容量的太陽光電發電設備。不動產開發公會全聯會理事長楊玉全直言,將導致建築成本增加進而墊高房價,且建物屋頂設備的發電量根本不具經濟規模效益。
楊玉全指出,近幾年房地產缺工、缺料等問題一直沒有解決,建商只好減量推案,但建築成本高漲已是趨勢所在,如今又要求新建案設光電,等於加重建築成本。
然而,北部、南部氣候並非相同,尤其北部多雨,在屋頂裝設太陽能帶來的效能很低,頂多只能稍微應付社區內的電梯、公共設施等用電;而南部即便氣候相對穩定,但近幾年高樓建案一直興建,也不能保證頂樓設置太陽能設備就不會有受光面不足的問題。
此外,雖然屋頂太陽能設備由建商設置,並轉嫁到房價上,但後續經營管理須仰賴社區管委會,耗材及保養費用又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多少會造成社區住戶的負擔。
北部日照不如南部 發電效益不佳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認為,發展綠能原是好事,但北北基日照時間沒中南部長、發電效益不佳,住戶恐淪為韭菜、花費難以回收,且往後高樓景觀恐全變成刺眼閃光。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表示,目前國際對淨零建築的改善計畫,主要重心都放在能耗的改善,並把公有建築、學校、住宅設為可再生資源提供最高等能效建築,其次則為中型辦公建築,最後才是高層商業建築。從台灣導入綠建築的推動軌跡來看,目前高層商業建築配合程度最高,而一般住宅開發如因容積獎勵誘因,配合意願亦高。
黃舒衛認為,除可售面積增加,從交易面、融資面、法規面等強制要求開發商升級,已成為全球趨勢,未來也會成為新屋、老屋價差拉大的關鍵。
-
AI產業最後一塊拼圖?新北釋出3萬坪工業地搶攻晶片製造鏈
新北市推動智慧產業再出新局!市府15日正式公告「新北國際AI+智慧園區標租案」,釋出園區內5筆抵費地進行招商,期盼引進AI製造業及相關上下游...〈more〉
-
他欠繳上億遺產稅 名下房產賣不掉 國稅局「出手」追回7千萬
有民眾欠繳遺產稅1億多元,遺產中的不動產經移送行政執行分署強制執行,但仍不足清償欠稅,財政部臺北國稅局表示,為保障國庫稅收,維護公平正義,即...〈more〉
-
智慧機器人製造基地將落腳柳科三期 鄰近千萬元透天與2字頭新規劃大樓成推案主力
行政院接受國科會的提案,今(15)日在院會上宣布智慧機器人產業聚落確定落腳在柳營,柳營科技工業區第3期將成為台灣最大的機器人量產基地。市調顯...〈more〉
-
注意了!土增稅優惠案件各地將展開大清查 鎖定三大項目清查 違規將追稅與罰鍰
為維護租稅公平,各地稅捐單位將針對土地增值稅優惠案件,陸續展開大清查作業。嘉義縣財稅局將從5月19日起辦理土地增值稅優惠案件清查作業,包含:...〈more〉
-
北市買房不委屈!預算2000萬內 「這兩區」買30坪沒問題
許多民眾在購屋時往往會將住宅空間納入考慮,特別是對於新婚夫妻,或是有小孩的族群。根據實價登錄中古屋資料,台北市住宅總價帶以1500萬元至20...〈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