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軌道建設做半套 商仲:未帶動地方經濟

2017/11/07 10:01文/記者馮牧群

商仲業者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劃」當中「軌道建設」缺乏配套方案,難以創造地方經濟效益。(黃柏榮攝影)

規模1.5兆億元的「前瞻基礎建設計劃」進行中,當中「軌道建設」總經費高達3千億元,占比約2成,重要性可見一斑,不過,商仲指出,38項軌道計劃著重在高鐵、台鐵、捷運之間連結,未特別加強軌道周邊的產業與經濟計劃,「不是拉條軌道就能創造地方經濟效益」。

 

根據計劃內容,「軌道經濟」分為5大主軸,包括高鐵台鐵連結成網、提升台鐵東部幹線、鐵路立體化、都市推捷運及中南部觀光鐵路,甚至包括評估高鐵延伸至屏東的可行性,多數是提高服務品質與範圍,卻未見到刺激地方產業發展的配套方案,例如納入軌道帶動及結合區域產業。以長期發展來看,國內外的軌道發展多是為了紓解都會區交通問題為主要考量,並非透過軌道將產業帶進地方,產生就業機會留住人口。

 

高力國際研究部董事李日寶認為,政府須釐清所謂的「軌道經濟」是否能夠透過軌道將交通需求串聯,進而帶動區域經濟,再透過商業活動整合,創造新的經濟效益,或是僅是把軌道拉到地方,滿足地方民眾期望,然後草草結束。以全球建設經費前兩高的「一帶一路」、「德里孟買工業廊道」來說,前者經費高達1500億美元、後者為900億美元,除軌道建設外,都有考量產業與經濟的整體發展、當地的就業人口與觀光需求,不是拉條軌道就能創造經濟效益。

 

台灣高鐵2015年12月從原本的9站,新增設苗栗、彰化、雲林站,擴大至12站,但根據交通部統計數據,今年上半年12個高鐵站的日均進出人口約32萬8420人次,其中新增3站的日均進站人次約7506人次,日均出站人次7499人次,合計約1萬5005人次,占整體比率僅約4.57%。由新增3站的周邊商業開發計劃可看出,仍需相當長一段時間才有機會看見經濟發展曙光。

 

李日寶補充,過往浪費百億公帑蓋出不少「蚊子館」,如今還充斥全台,其實就是實質需求不足,為建設而建設,導致砸下重金興建的公共建設使用率低,甚至每年還要編列管理維護費用,造成資源浪費。因此,「軌道建設」應把預算花在刀口上,以需求帶動產業發展為考量,並非僅投入資金滿足「公平分配」的原則後就沒下文,如此意識形態不但影響國家整體發展與前驅動力,更稀釋台灣的國際競爭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地產天下】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