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首購天堂 鶯歌房價平實

2015/04/11 18:54文/記者朱語蕎

鶯歌以陶瓷聞名,鶯歌老街遠近馳名,是台北知名文化鄉鎮。

鶯歌位處新北市西側,東與樹林相接,並與三峽、桃園相距不遠,由於位置特殊,房市較為封閉,房價也相對新北其他區域便宜,中古屋仍可找到1字頭房價,總價500萬元起可買到3房,受惠鳳鳴重劃區崛起,鶯歌房市跟著沾光,指名度提升。

車站周邊是鶯歌最熱鬧的區塊,建國路商家林立。

 

鶯歌與樹林、三峽、桃園大溪、八德和龜山區為鄰,早年人口統計為求方便,還曾劃入中壢範疇。鶯歌以陶瓷製品聞名,因尖山地區盛產黏土,以此製窯燒陶,以產各類陶器,除了傳統陶器外,還有玻璃磚瓦、衛浴設備、地磚等,產品多元,區內還設有陶瓷博物館及陶瓷公園,鶯歌老街更是每逢假日吸引滿滿人潮。

行政中心也在車站附近,相當便利。

 

車站周邊 生活機能優

鶯歌腹地不大,商業機能主要集中在車站周邊、建國路、中正一路一帶,這裡有傳統市場、區公所、銀行郵局和各式店家,各種食衣住行都有,也是鶯歌房價最高的地段,中信房屋鶯歌建國加盟店店長盧美君表示,車站周邊10~20年大樓,每坪18~25萬元,較知名的如「麗寶香榭」、「阿鴻當家」,10年內大樓每坪都在20萬元以上。

鳳鳴重劃區是今年推案熱區,不少大型建設相繼進場,以首購產品為主力。

盧美君表示,鶯歌雖然位處邊陲,但交通動線相當便利,這裡有大湳和鶯歌雙交流道,均可南上北下,也可銜接至機場匝道,從鶯歌車站搭到台北車站,約26~28分鐘,到板橋約15分鐘,對於通勤族來說相當便利,另外這裡也有許多客運和公車可接駁到三峽、桃園和捷運永寧站,鶯歌本身還有免費公車環繞鶯歌市區,相當方便。

區內預計新增鳳鳴車站,聯結桃園和鶯歌,縮短通勤時間。

信義房屋三峽大雅店主任業務蘇勇佳表示,鶯歌最大優點,就是房價便宜,很適合首購族購買,加上有公車、火車等大眾運輸工具,對於沒開車的首購族來說,相當便利,區內20年華廈產品,每坪16~18萬元,公寓每坪15~17萬元,大約500萬元就可買到3房公寓,有電梯的產品總價在600萬元,若是車站周邊,總價約再高100~200萬元,對於自備款不足的人來說,相當親民。

 

捷運三鶯線 未來大利多

蘇勇佳表示,鶯歌看似封閉,但它的地理位置鄰近三峽和桃園,醫療可到三峽恩主公或林口長庚醫院,開車過個橋就可到達,也可就近到北大校園散步,房價比北大特區便宜1~2成,未來此區有規劃捷運三鶯線,依照目前計劃,站點從萬坪公園開始,在3號公園、興龍黃昏市場、鶯桃路和鳳鳴有設站,總共5站,未來可銜接到三峽、土城,對於區內交通助益甚大。

鶯歌房市一向都是平緩穩定,新推建案並無爆量釋出,但持續有新案推出,最新指標案為長虹建設推出的「長虹陶都」,基地位中山路,面積1800坪,規劃兩棟22層住家大樓,28~67坪產品,每坪均價35萬元,位置距鶯歌車站不遠。中山路還有新案「鴻宇堂」,近建國國小,規劃26坪全2房產品,每坪開價32~34萬元,訴求配備中空樓板。在「鴻宇堂」旁,還有「峰勳首邸」即將公開,鶯歌今年戰況十分熱絡。蘇勇佳表示,在尖山地區,目前有5個工地施工中,預計採先建後售方式銷售,未來鶯歌市況將更熱鬧。

 

長虹三發新潤 眾案齊發

而鶯歌另一個矚目焦點,就是位在西側與桃園交界的鳳鳴重劃區,重劃區面積約50公頃,規劃住宅、商場、學校,除了既有台64線外,未來將新增鳳鳴車站,以及三鶯線鳳鳴站,未來不論是搭火車或捷運到台北當相當便利,而從鶯桃路就可到桃園市商圈,生活機能成熟,各大建商也紛紛插旗,包含寶佳、新潤、海悅、三發國際等,目前首發案為三發國際推出的「三發宏韻」,基地位鳳鳴國中旁,規劃26~40坪產品,距離未來捷運站500公尺,每坪開價30萬元起;另外新潤機構預計在下半年推出案量50億元新案,總價帶從1千萬元起,主推2~3房產品,未來鳳鳴將成為北部房市焦點。

 

 

專家意見

信義房屋三峽大雅店主任業務 蘇勇佳

鶯歌環境依山傍水,生活步調不像市區這麼緊湊,小環境不錯,新規劃的萬坪河濱公園可騎腳踏車、運動,增加更多綠帶空間;鶯歌最大優點就是房價便宜,現在仍可找到1字頭房價,與三峽、土城僅一橋之隔,房價相對便宜,且有火車站、公車可接駁,很適合通勤的首購族選購,生活機能除了車站周邊,也可就近到三峽或桃園,非常便利。

 

小提醒

鶯歌以陶瓷聞名,區內有老街、博物館,假日人潮車潮眾多,環境較為吵雜,若不喜歡熱鬧環境,可選擇遠離觀光區的地方;另外,鶯歌靠山區,有不少公墓,建議白天看房時可抬頭看看周邊山區,以免購屋後才發現會看到福地,影響視野。

 

鳳鳴重劃區內有鳳鳴國小,學區完整。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地產天下】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