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虛坪改革打壓 建商購地年減362億元 上演「互丟」戲碼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有關類型方面,辦公室與廠辦是交易大宗,辦公室連續兩年位居榜首,年度交易金額達365億元,占比達26%,知名交易包括總價125億元的基泰忠孝大樓、新光一號REITs所持有的中山大樓、新光台證金融大樓與新光國際商業大樓等。
從購置目的來看,投資比重將近7成,專業投資機構以及個人投資人取代保險業者,積極布局台北市的辦公市場,並特別偏愛傳統核心地區,產權相對單純且土地含金量高的辦公大樓。
在去年政府辦理桃園航空城產業用地拉高基期,以及建廠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工業土地交易量縮7成,導致全年工業不動產(工業土地、廠房與廠辦)交易金額僅874億元,年減42%。相較於廠房與工業土地交易放緩,工業廠辦買氣維持強勁,交易金額達到374億元,是工業不動產類型之中,交易量唯一正成長的類別。
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值得關注的是,將近半數的交易集中在新北市預售或新完工廠辦,特別是三重、新莊、中和與土城區,顯示新北市的捷運路網逐步成形、工業立體化政策以及產業群聚的特性,吸引廠商持續擴大與升級營運空間。
此外,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主要工業區今年土地單價漲幅約12%,成長力道與去年相仿,新竹工業區在竹科外溢效果下,土地單價一舉突破30萬元門檻,價格漲幅超過2成,在北台灣各工業區中表現亮眼。
大型土地交易方面,政策搖擺以及央行未放寬土、建融規範的前提下,再加上研議中的囤房稅2.0與虛坪改革方案為建築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建商購地更為謹慎,2023年土地交易金額為1199億元,建商購地也同步下滑至734億元,年減率33%,購地規模回到2017年到2018年的水準。因應市場的不確定性,建商持續透過參與公辦都更、地上權或者捷運聯開案等方式,降低土地投入資金,以及爭取在土、建融方面更多的彈性。
第一太平戴維斯副總經理陳逸鴻表示,政府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加上過去建商手上庫存多,今年購地腳步放緩,預料未來2~3年仍是出清庫存為主,而從今年前10大土地交易案來看,還出現建商「互丟」的狀況。
-
媽媽過世、父子爭產撕破臉 專家點出「一關鍵」:爸爸其實分更多
當繼承發生時,配偶是當然繼承人,小孩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所以,由配偶和小孩之間分配被繼承人的遺產。無論是均分繼承或是協議分割,都要全體繼承人同...〈more〉
-
高價房產成詐騙溫床!「一招沒做」屋主恐損失上百萬
詐騙已成為台灣嚴重的問題,而高總價的不動產如今更成為許多詐騙集團覬覦的目標。不動產價值動輒數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一旦受騙上當,民眾往往損失...〈more〉
-
別再只盯都會區!這「兩縣市」房價默默飆破10%、超越六都
近年房市交易熱絡,傳統上被視為非都會區的苗栗縣與嘉義縣市也成為房價增長的黑馬,展現出驚人的成長力道。根據清華安富房價指數最新公布2025年2...〈more〉
-
房屋稅新制也有小確幸?!農業設施做住家用 遷入戶籍將可節稅雙享
老王為了耕種一筆位於台南新市區的3分農地,有搭建農業資材室放置農耕用具,老王最近聽朋友說,若是農業設施遷入戶籍當做自用住宅,也能申請自住優惠...〈more〉
-
國道7號通車也將延後?高市交通局:計畫未變 沿線小港、鳳山、仁武房市紛沾光
近來因原物料上漲、疫情與缺工等因素,造成高雄三條推動中的捷運路線的通車期將後延,讓外界擔心預定明年動工的國道7號是否也難逃延後通車命運?高市...〈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