囤房稅、虛坪改革打壓 建商購地年減362億元 上演「互丟」戲碼
第一太平戴維斯統計今年商用不動產交易,有關類型方面,辦公室與廠辦是交易大宗,辦公室連續兩年位居榜首,年度交易金額達365億元,占比達26%,知名交易包括總價125億元的基泰忠孝大樓、新光一號REITs所持有的中山大樓、新光台證金融大樓與新光國際商業大樓等。
從購置目的來看,投資比重將近7成,專業投資機構以及個人投資人取代保險業者,積極布局台北市的辦公市場,並特別偏愛傳統核心地區,產權相對單純且土地含金量高的辦公大樓。
在去年政府辦理桃園航空城產業用地拉高基期,以及建廠成本居高不下的影響,工業土地交易量縮7成,導致全年工業不動產(工業土地、廠房與廠辦)交易金額僅874億元,年減42%。相較於廠房與工業土地交易放緩,工業廠辦買氣維持強勁,交易金額達到374億元,是工業不動產類型之中,交易量唯一正成長的類別。
第一太平戴維斯表示,值得關注的是,將近半數的交易集中在新北市預售或新完工廠辦,特別是三重、新莊、中和與土城區,顯示新北市的捷運路網逐步成形、工業立體化政策以及產業群聚的特性,吸引廠商持續擴大與升級營運空間。
此外,根據第一太平戴維斯調查,主要工業區今年土地單價漲幅約12%,成長力道與去年相仿,新竹工業區在竹科外溢效果下,土地單價一舉突破30萬元門檻,價格漲幅超過2成,在北台灣各工業區中表現亮眼。
大型土地交易方面,政策搖擺以及央行未放寬土、建融規範的前提下,再加上研議中的囤房稅2.0與虛坪改革方案為建築業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建商購地更為謹慎,2023年土地交易金額為1199億元,建商購地也同步下滑至734億元,年減率33%,購地規模回到2017年到2018年的水準。因應市場的不確定性,建商持續透過參與公辦都更、地上權或者捷運聯開案等方式,降低土地投入資金,以及爭取在土、建融方面更多的彈性。
第一太平戴維斯副總經理陳逸鴻表示,政府祭出選擇性信用管制,加上過去建商手上庫存多,今年購地腳步放緩,預料未來2~3年仍是出清庫存為主,而從今年前10大土地交易案來看,還出現建商「互丟」的狀況。
-
桃園房市熱區陷低潮 「走馬看花」觀望多 指標大案先試水溫
桃園重劃區眾多,推案最密集區域之一的中路重劃區,在去年第四季打房後,銷況明顯下滑,最近又遇春節前、會考等因素,據市調顯示,近期房市相當冷清,...〈more〉
-
三鶯線、汐東線雙利多加持 這一區房價硬挺上8字頭
串連起北北基桃的捷運三環六線,正在逐步實現!捷運三鶯線力拼今年完工,目前已進入列車上線測試階段,捷運汐東線要徑工程進度超前3%,主體工程3月...〈more〉
-
險遭房屋詐騙!他靠「這神器」成功保住500萬
近年詐騙犯行猖獗,不肖人士勾結專業人員誘騙民眾將名下房產設定抵押貸款,造成財產損失事件時有所聞,為遏止犯行,臺北市地政局及各地政事務所,除針...〈more〉
-
走春氣溫冷颼颼 小心「磁磚雨」傷人 建管處:釀災需負刑責
春節期間冷颼颼,氣溫驟降,大樓外牆磁磚可能因熱脹冷縮,產生鼓脹現象甚至發生剝落意外,台北市建管處提醒,在戶外活動時,盡量選擇具有遮蔽的空間行...〈more〉
-
蛇年住宅進入冬眠期 商用市場踏上AI浪潮 乘風破浪
川普2.0上路,關稅、禁運、非法移民議題搭配交易式外交,從年前就勾動通膨預期心理發酵,間接拉抬美元資產走強,幾乎解消市場對過去一年降息循環的...〈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