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重稅嚇跑外資 今年投資商用不動產仍掛零

2018/10/12 12:10文/記者馮牧群

商仲業者觀察,今年以來,不但商用市場交易呈現怠速狀態,也無外資買屋購地。

外資來台投資冷冰冰,根據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統計,今年至目前為止,外資在台灣購入的商用不動產金額依然掛零。瑞普萊坊董事長曾東茂分析,台灣商用不動產市場租金收益率偏低,加上2016年實施房地合一稅,對外資課徵35%、45%的資本利得稅,因此除自用型買方外,實際交易量極低,不但使市場發展動能受限,也抑制外資活化市場的機會,無論短中長期的產業發展都相當不利。國際化、開放自由的市場,有益培養市場良好體質,強化國家軟、硬實力,唯有讓外資生根、深耕台灣不動產,才能加速拉動產業升級,避免區域市場邊緣化。

 

近3年外資投資台灣商用市場的額度偏低,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指出,2015年外資投資還有208億的規模,僅次於壽險業、製造業,是市場前3大買方,但2016年房地合一稅上路後完全歸零,到2017年也只有3筆、共30.58億,其中27.52億還是從法拍市場取得。而今年以來,不但商用市場交易呈現怠速狀態,也無外資買屋購地。

 

曾東茂強調,台灣要有決心讓外資長治久安的落地,目前多以租用的方式打帶跑、且戰且走,投資經營的力道絕對不夠。商用不動產等同於國家重大基礎設施,是帶動產業繁榮的火車頭,以世界各國為例:香港、新加坡、加拿大、澳洲的房市管制,或防止外國人炒房的措施都是針對住宅,商用不動產沒有「居住正義」問題,完全不適用,唯獨台灣的打房措施是一體適用,值得檢討。

 

建構一個對外資友善的投資環境,是確保台灣國際地位的關鍵策略,曾東茂建議,優先能做的是調整房地合一稅對外資的高稅率,否則將成為「課不到稅又趕跑真外資」的錯誤政策。其次,長期持有、經營商用不動產是壽險業、建設公司、投資機構、主權基金等的重要投資策略,如何讓業主在持有期間投入的稅負、改良成本扣抵資本利得稅,雙管齊下讓資金有誘因,源源不絕加碼投資,是台灣接軌全球市場的必修課程。最後,政府在思考台灣未來經濟發展定位時,不只應解決製造業的缺地問題,也該同步設想在少子化、高齡化社會挑戰下,鼓勵外資進行更多不動產服務的投資與升級。

瑞普萊坊董事長曾東茂。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地產天下】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