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制震、隔震搞不清?小心買到「偽制震宅」 沒耐震還特別「貴」

2024/01/08 13:10文/記者朱語蕎

不少新案會規劃制震或隔震系統,加強建物耐震度。不少新案會規劃制震或隔震系統,加強建物耐震度。

日本大地震讓民眾再度重視建築結構安全,不少新案會訴求制震、隔震住宅,但到底是真制震還是假制震,讓人霧撒撒,是否已被當冤大頭了?

臉書粉絲專頁「生活中的結構工程」提到,耐震、制震、隔震是最常被討論的問題,但其實跟一般市井小民關係不大,因為與其選制震、隔震,不如避開單跨、選擇耐震等級高的房子更實在。

至於什麼是「耐震」?該粉專解釋,耐震就是所有的房屋為了抵抗地震力都需要符合的標準,並不是一種特別的工法。

而「制震」就是在主結構之外加裝了一些「制震元件」,包含常聽到的制震壁、斜撐型阻尼器等等,這一些元件除了可以在遭遇地震時,減少結構物的搖晃幅度,也可以幫助主結構吸收一小部分的地震力。

但殘酷的是,市面上充斥著許多「偽 制震宅」,該臉書提到,不少建案加裝的制震器不但沒有在結構設計時納入考量,數量也僅僅只有在低樓層隨便裝幾支,對於耐震一點幫助都沒有,甚至可能因為裝設的位置不良,導致地震來時力量過度集中,使得該處的結構體產生局部破壞,反而降低結構物耐震能力。

「買到這樣的制震宅就好像買到一台假的保時捷,付完錢撕開包裝才發現是Toyota,還且是是泡過水的...」。

該粉專說,真正的制震宅,制震器需要慎選裝設的位置,配置數量不僅每個樓層不能太少,配置的高度至少也要達到2分之1到3分之2以上的樓層才有作用,時常對室內的空間規劃有很大影響。

另外,一般住宅最常見的RC構造,因為在地震來的時候,搖晃的程度本來就很小,裝設制震器效益不高,大部分都是為了銷售面的考量而裝設的。

該粉專也建議,如果真的很重視結構耐震安全,應該是回到看「耐震等級」、「結構系統」、「設計技師」、「營造廠」,對一般住宅來說,這些比有沒有裝設制震器還要重要的多。

至於「隔震」在台灣則非常少見,基本理解就是透過犧牲一整個樓層改為隔震層,離隔大部分的地震能量傳遞,保護上部大樓結構的安全。

其實對一般市井小民來說,能保護生命財產安全的都是好房「耐震」、「制震」、「隔震」各有特點與適合出場的時機,並沒有哪一個特別高貴、特別安全,可能只有特別「貴」的而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本日最多瀏覽
熱門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