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房價、少子化 房子坪數越買越小
近10年家庭住宅狀況
記者徐義平、鄭琪芳/專題報導2009年至2022年前7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每棟(戶)年度平均面積
房價飆漲,房子越買越小已是趨勢。根據內政部統計,全國買賣移轉棟數,自2004年起每戶平均移轉面積已連續18年不到40坪,且連續6年不滿35坪,今年前7月平均則不到32坪,今年全年有機會低於2009年的31.53坪,創1991年統計以來最小移轉面積紀錄。今年前7月每戶平均移轉面積平均不到32坪,今年有機會低於2009年的31.53坪,創1991年統計以來,最小移轉面積紀錄。(資料照)
買賣移轉平均面積 連18年低於40坪
根據統計,1991年每棟(戶)平均買賣移轉面積128.72坪,相當於單戶豪宅規格,之後平均移轉面積未曾再破100坪。而1992至2003年,除1996年出現不到38坪的紀錄外,其餘年度平均移轉面積均在40坪以上,但2004年起跌破40坪後,已超過18年未再站上40坪。
信義房屋不動產企研室專案經理曾敬德表示,由於房價越來越高,國人只能降低購屋空間換取預算空間,再透過30年期房貸減輕每月還款金額,加上家戶人口少,居住空間可壓縮,因此購屋坪數才會越來越小。
《住展》雜誌研發長何世昌指出,購屋族越買越小,建商也降低坪數來達到低總價目標,不僅集合式住宅出現迷你房型,50坪以下迷你透天比率都有升高趨勢,且迷你房型從台灣頭一路蔓延台灣尾,已成為全國一致性浪潮。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也說,房價高漲,不僅刺激買方急著進場,擔心越晚越貴,且貸款越背越久,甚至越買越小,先求有再求好;加上家庭人數變少,必然引導住宅需求坪數縮減。
戶內人數下滑 平均每人居住15.57坪創新高
而且,這項統計僅限於建物買賣移轉棟數的樣本,其中7成以上多屬中古屋,如果擴大範圍或針對新屋、預售市場分析,同時思考近年的建照爆量潮,在高房價、高公設比的趨勢下,消費者購屋實際專有面積低下狀況將會更嚴重。
儘管房子越買越小,不過,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每戶居住坪數不減反增,2021年每戶居住坪數平均45坪,與2017年同為調查以來第3高,僅略低於2018及2019年;平均每人居住坪數更逐年攀升,2021年平均15.57坪,創下1981年調查以來新高。另外,2021年自有住宅率85.04%,為5年來新高;不住在一起的配偶、父母或子女所擁有住宅則占5.18%,為2010年統計以來新高。
官員說明,2019年以前住宅坪數包括陽台、樓梯間及走廊;自2020年起,公寓及大樓住宅坪數僅含自家陽台,不含公共使用的樓梯間、走廊等,但平均住宅坪數並未下滑;而且,受到少子化趨勢影響,小家庭及單身獨居者愈來愈多,戶內人數持續下滑,2021年平均戶內人數降2.89人,創下調查以來新低,因此,平均每人居住坪數逐年攀升,創下歷年新高。
前7月買賣移轉年減1.6% 今年買氣恐衰退
另外,根據統計,2014年全國買賣移轉棟數以近25.54萬棟創統來新低,之後連續5年走揚,2021年達34.82萬棟,為8年來最高;但今年1至7月僅19.5萬棟,年減1.6%。房產業者指出,若年底交屋潮較去年同期增加,將終結買賣移轉棟數連續上揚紀錄,甚至是這波房價高漲階段中首度看到買氣衰退。
-
竹科媽媽3戶房子地價稅全打2折 就靠「這招」 節稅
竹科李媽媽在關新路及慈雲路各有1間房屋,分別由自己及2個成年兒女設立戶籍,並享有地價稅自用住宅用地優惠稅率2‰,最近,兄妹倆合資又在光復路買...〈more〉
-
土城市況回穩 三區新案輪番上陣 早鳥、促銷優惠全都來
土城近年重劃區推案量大,近期運校重劃區供給量持續不間斷,據住展雜誌調查,繼稍早公開的「合康雙匯」、「朗沐」後,推案王寶佳機構旗下和耀建設又一...〈more〉
-
又見讓利價!北士科生活圈新案開出八折價
台北市士林北投科技園區近年發展快速,帶動周邊商辦與廠辦市場交易熱度持續升高。由於區域內素地稀少、新案供給有限,市場價格普遍站穩8字頭,吸引不...〈more〉
-
內科塞車有救了!北環段最後拼圖開工 大直到士林僅8分鐘
環狀線北環段最後一哩路銜接士林到大直的CF690B區段標,16日正式開工,宣告環狀線南北環段工程全面啟動。台北市長蔣萬安說,首都環狀線南北環...〈more〉
-
嘉市北港路兩側開發案 內政部將採個案變更續審 西區大發展將加速
為加速推動嘉義市北港路兩側地區開發,嘉義市長黃敏惠今(15)日親自率領市府團隊,出席由內政部政務次長董建宏主持的內政部都市計畫委員會第107...〈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