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稅風暴衝擊 台灣房市五大因應策略出列
川普風暴影響全球經濟市場,台灣房地產市場該如何應對呢?
美國總統川普於4月3日凌晨重啟關稅政策,對包括台灣在內的特定國家加徵20%至46%不等關稅,台灣被課徵高達32%。消息一出,全球股市應聲大跌,台灣股市綠油油一片,不過川普政策擺盪,市場憂心是否將引爆房市連鎖效應。
根據多位專家與歷史資料觀察,儘管房地產市場與股市關聯不若投資人預期緊密,但在金融震盪與信心不足的壓力下,房市確實已進入壓力測試階段。面對潛在的經濟修正與政策轉向,市場專家紛紛指出,房市並非全面看空,但將進入「價修量縮」與「理性重估」的階段,以下整理出房地產在川普關稅風暴下的五大因應策略:
策略一:自住買方趁勢布局,進場談判力提升
川普關稅戰引發股市劇烈波動,但房市因為流動性低、反應延遲,短期內難見「賣房救股」現象。不過,專家一致認為,自住型買方此時反而迎來「主導市場」的機會。
根據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觀察,2000年以來台灣經歷6次股災,無論是SARS、中美貿易戰或COVID-19,該年房價皆未下跌,預售屋房價指數與實價登錄數據普遍呈現上揚趨勢,其中2022年在美國暴力升息背景下,全年房價甚至上漲11.3%。
台灣房屋集團副總裁周鶴鳴指出,過去每逢全球金融動盪,美國常以量化寬鬆(QE)方式刺激經濟,台灣亦伴隨降息與資金回流效應,如2018年貿易戰後、2020年疫情期間,均帶動房價走揚。2003年SARS後更因土增稅減半,激勵交易回溫。
專家普遍認為,房地產短期信心受衝擊,但長期而言,是資金穩健停泊的去處。
不過,周鶴鳴也強調,這次與以往不同,川普關稅戰牽動全球供應鏈重整,波及面更廣,市場盤整期將拉長。後續須觀察央行是否釋出更明確的寬鬆訊號,若出口數據走弱、通膨趨緩,仍有機會出現貨幣政策調整。
即便如此,資金不會完全撤出市場,反而會轉向尋找具「抗震體質」的資產。周鶴鳴認為,七都中蛋黃區、交通便利與有建設題材的地段,將成為買盤目光焦點,尤其在市場調整時期,更能凸顯其長期價值。
策略二:精選具「抗震資產」體質區段
儘管整體市場轉趨保守,房地產仍具資產避險與抗通膨特性,特別是在精華蛋黃區、具備建設利多或交通優勢的地段,反而在風暴中展現抗跌力。
住商不動產觀察指出,近期六都中除台中市外,其餘五都的議價率皆呈上升趨勢,特別是新北與桃園增加幅度最大,反映出買方逐漸取得市場主導權,議價空間明顯提升,亦為自住族群創造談判優勢。
策略三:遠離概念題材宅 回歸實質需求
住展雜誌發言人陳炳辰提醒,此波最大受害者將是商用與廠辦不動產,產業觀望、企業縮手,擴廠需求急凍。住宅雖保值性強,但所謂的「產業園區概念宅」,若無實質就業人口支撐,將面臨信心與需求雙重考驗。反之,竹科、中科等具強勁就業帶動力的區域仍穩健發展。
策略四:預期政策轉向 審慎等待「救市工具」釋出
房市專家李同榮表示,當前下行趨勢已明確,房市雪上加霜,但央行可能釋出「第八波驚奇」,不再是打房,而是提前降息或推動資金寬鬆政策,協助出口與企業融資,這將有助於穩定房市跌幅,避免崩盤式修正,但難以扭轉空頭格局。政策方向將成接下來幾個月房市觀察重點。
策略五:賣方讓價換成交 搶在谷底前出場
多數專家認為,雖然現階段不必恐慌,但已持有產品的投資人若資金需求緊迫,建議「先賣先贏」。李同榮強調,在觀望氣氛濃厚、市場動能有限的情況下,唯有「讓價」才有可能換得成交。市場需時間修復信心,買氣回籠得靠價格修正刺激。
住商機構也指出,從近期市場反應來看,只要產品條件佳、價格合理,買方仍願意進場。賣方若能調整心態,配合市場趨勢讓價,反而有機會在谷底前取得成交先機。
房市尚未熄火 理性應對風暴
回顧歷史股災經驗,不乏在震盪後迎來政策轉向與資金回流,進而推升房市新一波買氣。例如2003年SARS後的稅制刺激,2020年疫情後的降息寬鬆,都促成交易量反彈。此次川普關稅風暴雖來勢洶洶,央行動作與政府應對仍有望成為關鍵變數。
對於有購屋需求的自住型買家與長期置產族,現階段反而是最好的議價時機。
馨傳不動產智庫執行長何世昌則指出,「賣房救股是個傳說」,實務上履約保證流程至少需時兩個月,根本無法即時補股票斷頭,真正可能的行為是借信貸救股,但這類舉動風險高、可能造成「雙輸」。他強調,如果民眾僅持有一間自住房,其實不需要過度擔心房價。
他進一步分析,股房連動度並沒有外界想像中高。近幾年股市歷經多次修正,房價卻未大幅回調。真正影響房市的仍是整體經濟基本面,一旦經濟轉為負成長,股市與房市才會同步下行,對於目前情勢,應觀察4月底之後的外銷表現,才能判定台灣是否會進入經濟衰退。
「如果有合適的物件與價格,就可以買。股市的甜甜價是用等地,但房市則要用嘴巴努力砍價。」何世昌建議,房市操作仍應回歸實際條件與個人需求,逢低進場、謹慎出手,才是當前理性策略。
專家觀點 黃舒衛全面解析「房市修正非崩盤」
高力國際業主代表服務部董事黃舒衛指出,面對金融市場動盪,資金是否應抽離房地產市場?黃舒衛認為,答案是否定的。他指出,儘管資金緊縮與政策管制對房市構成壓力,但目前資金無需急於退出,因為「也沒有更好的去處」,即使是避險工具如黃金、美債也同步下跌。
他進一步分析,中南部房市受惠於科技產業投資題材,仍具備長期利多,加上科技產業本身不太受關稅政策影響,民眾無須過度恐慌。「現在如果貿然下車,只會錯失後續潛力」,他強調。
對於有購屋需求的自住型買家與長期置產族,黃舒衛指出,現階段反而是最好的議價時機。過去市場熱絡時,建商封盤惜售,預售市場單月可達1.5萬戶;如今案場大門敞開,但交易量腰斬,正是買方主導的時代。他建議,消費者應冷靜判斷,不必隨風起舞,特別是中南部低基期地區,在科技議題帶動下,未來具備起漲空間;至於雙北市精華區釋出稀少,則仍有機會出現個案表現,市場並未完全熄火。
-
媽媽過世、父子爭產撕破臉 專家點出「一關鍵」:爸爸其實分更多
當繼承發生時,配偶是當然繼承人,小孩是第一順位繼承人,所以,由配偶和小孩之間分配被繼承人的遺產。無論是均分繼承或是協議分割,都要全體繼承人同...〈more〉
-
央行出重手!這3種貸款手法「嚴重違規」 小心成房市黑名單
近期,國際貿易局勢因川普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貿易夥伴實施「對等關稅」,為台灣經濟前景增添不確定性,金融市場也可能因此波動。信義代書葉惠玲觀察...〈more〉
-
北市房價鬆動?「這區」預售均價跌破百萬防線
台北市地政局公布2024 年Q4市場動態,住宅及預售屋買賣市場交易量皆較前一季減少近3成,交易動能持續降溫。儘管交易量縮減,住宅價格仍具支撐...〈more〉
-
社宅不夠用?台中悄悄突破1萬戶 放寬這條申請門檻
台中市政府持續推動興建台中社宅,目前好宅進度將來到10,231戶,近期優化出租辦法,台中市政府住宅發展工程處表示,此次修法重點包含:放寬申請...〈more〉
-
【台北】中和積穗機能完備 萬大線帶動房價起漲
中和區積穗地區是中和早期發展區塊,雖目前無捷運線經過,但人口密度高,自成一格的便利生活圈,仍吸引不少購屋族目光,隨著捷運萬大線興建中,也讓區...〈more〉